《旷野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哲学》是舍斯托夫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完稿于1934年。正因为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作者在其作品中才开宗明义,提出其研究的内容是启示真理与思辨真理的对立。按照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罪孽不在存在之中,也不在创世主创造的事物之中,罪孽、恶习与缺陷就在我们的“知识”之中。这样一个判断已经完全不为现代性展开之后的现代人所熟悉,不为接受了希腊哲学尤其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理性传统群体所熟悉。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不经反思的生活不是好生活”,而舍斯托夫借助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思想,告诉我们说“一切非信仰的东西皆为罪”。这个传统继承的是德尔图良“唯其荒谬,故而可信”的信仰传统。舍斯托夫据此提出,只有信仰才为人开辟了通往生命之树的道路,但要有信仰,就需
《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早期的代表作。在书中,卡尔纳普运用弗雷格、罗素创立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一切科学概念都分析、还原到直接的经验,用“原初经验的相似性”这个基本关系的概念,逐步地给所有其他概念以定义,有层次、有等级地将各个科学领域的概念重新构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重构”。卡尔纳普认为,这样一个概念的构造系统,不仅揭示了概念的逻辑次序,而且体现了认识的次序,同时这种构造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可以将不能还原到经验,也即一切形而上学概念和命题从哲学中清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