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宋徽宗为《老子》所作注并非低劣之著,而颇有可采之处,甚至柳存仁先生曾认为 诸注中宋徽宗与王元泽独能知道家义 。徽宗之注文辞雅驯,颇抉道家之窍,其上承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之理路与思想内容,亦影响后来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解释与发挥道学。另外,徽宗《老子》注亦是理解宋徽宗本人政治理念及其政宣时期部分政治实践的思想文本依据。 以此,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具体而言,本书分别探讨了宋徽宗诠解《老子》的方式,他对《老子》核心范
本书稿是 外学术界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 成果,汇集了作者十五年来关于 科技史研究的诸多代表性论文,根据内容分为学术史与综论、文献整理与研究、 与医药学、 与技术史、 与科技思想、科学设备与仪器等六部分。
本书主要是依据《老子》帛书本和汉简本,辨析《老子》原书的形态和主要思想,如 上德不德 无为 等概念,从而对唐玄宗的老子注疏给予反驳。全书包括十四篇论文,之前发表在《弘道》杂志、《中州学刊》、《光明日报》(国学版块)等。《老子》,战国竹简本、秦至汉初帛书本和各种今传本,其间歧异特多,作者以简本、帛本互证,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编辑《老子》,重新审定了《老子》的原初篇名、篇次、章次和内容文字,以校证与义疏相结合,将《老子》归为 为君人南面术 的政治哲学,但尤其反对唐玄宗对《老子》思想的地位,可自成一家之言。
本书是日本学者、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浅野裕一的代表作,选取道家思想中有力的一派即黄老道作为对象,考察其思想特色及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所谓黄老,在人物上是指黄帝和老 子,在书籍上则是黄帝书和《老子》的合称。黄老道在汉初风靡一时,占据汉帝国中心思想的位置,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娴熟地运用传世典籍与 马王堆出土帛书等出土文献资料,对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秦汉帝国的性质差异以及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史的 角度作出了精彩的阐释。
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姜守诚著的这本《中国近世道教送瘟仪式研究》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关志国*的《道家黄老学派法哲学研究》讲述了:道家黄老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重要特征是以道论法,黄老学派文献中明确提出了 道生法 的概念,在道论的统摄下, 执一 无为 因循 刑名 等概念与 法 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严密的法哲学体系。黄老学派强调君主要依法治国,君主应受到道法的制约,这相对于老庄学派及各家来说是较为独特的思想。黄老学派法哲学对法家及儒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汉初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范畴及内涵对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不无启示意义。
本项目作者郎宁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书稿是在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 晚明佛学家憨山德清用以佛通庄、以佛化庄的方法理路疏解《庄子》,著成《庄子内篇注》,其对佛庄关系的思考、对佛庄理论的阐释,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晚明时期的学术状况与社会现实。书稿以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出憨山德清解庄背后的思想义理体系,进而梳理其经典诠释背后之思想理论基础与解庄动机,使得憨山德清解庄之动机、理论基础、义理体系及解庄之价值贯通为一完全之整体。 憨山德清之《庄子内篇注》以佛法阐释、沟通庄子思想,承担了晚明时期庄子学的上承与下启的接续任务,一定程度影响着憨山大师之后的解庄学者而利于庄子学的继续发展,为晚明佛教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发展。
全真正韵是全真道斋醮科仪所用的道乐,属十方韵。《全真正韵集》是作者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作者为了学习经韵,曾到湖北武当山、甘肃兰州、陕西西安、浙江杭州等地拜师多位道长、老师,收集当地流传的韵谱,细心整理,并对韵谱进行了多次修改,尽量做到全面。书中收录了一百多首韵谱,是学习、研究全真正韵的重要资料。
《性命圭旨》,不知撰人,明中后期出现的一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极负盛名的丹书,以 为 终归一,立足道儒释三家,阐述性命双修理论功法,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也与当时重要教派三一教存在着密切联系,明显吸收了三一教的内容。 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元集总括修炼理论,后三集叙述九大口诀。全书配图55幅,直观明了,有助于理解文本深义。 书稿采取校注的方式进行整理,以中国 图书馆藏郑振铎原藏明万历乙卯本为底本,校以国图藏程于廷天启壬戌递修本、哈佛汉和图书馆藏吴之鹤本(影刻本)、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抄本、国图藏康熙乙酉年潘水臣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棣鄂堂本等。整理者深谙道典,对本书校注用工甚勤、用力甚深,采取解构的形式,将其他道典尤其是林兆恩著作中,与《性命圭旨》相近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注,力求阐明思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规律和奥秘,两千五百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中国文化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用它为学、修身、齐家、治国,现代人用它解释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处世,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本书作者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副总裁、教学名师,研读《道德经》三十余年。本书是作者花了近十年时间,在新东方管培生内部指导讲义基础上写成。他在书中不仅将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做了打通,还运用西方社会经济学进行解读, 融入了自身十几年系统运用《道德经》管理企业的经验。 全书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作者除了对《道德经》八十一章逐章进行翻译释疑
《列仙全传》,又名《有像列仙全传》,是明代的一部仙传故事集,共九卷,前八卷署名明代王世贞辑次,第九卷为明代 书商汪云鹏辑补。全书以时序为纲,收录上古至明中期的仙道人物六百余人。全书篇目篇幅大多短小,文学性及趣味性极强,往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个生动而丰满的神仙形象。此书的亮点是配有193幅精美插图,所涉神仙人物220余人,这些插图出自明代新安派 刻画世家中的黄一木之手,线条流畅,人物传神,郑振铎先生称其为“典型的上乘的徽派刻插图作品”。《列仙全传》是古代刻录神仙图像 多的仙传读本,体现了古人丰富而浪漫的想象力,是研究中国神仙源流及仙道观念发展的重要图籍,也是大众休闲阅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