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书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靠前有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本书从现代人的视角,结合印度古典哲学及当代科学知识及心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古今故事,对《瑜伽经》的四个部分“瑜伽及其目标”“瑜伽及其修行”“力量”“解脱”共196条经文,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讲解,使瑜伽的神秘与个人的生活、哲学的智慧与当代的时尚在其中融为一体。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先生和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特为本书作序,为中国读者领会瑜伽的精神乃至印度哲学的实质提供了正确的方式和途径。
《星云禅修》丛书是整理星云大师在电视台播出的“星云说喻”栏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师将七十余年修禅行佛的参悟和身体力行,教世人亲近佛理、通达人生的道理,娓娓叙来。本次出版,将“星云说喻”的九百篇佛理文章以佛光寺三修——修身、修口、修意,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为主题来整理分册,共分为九册,本书《把握当下:星云大师谈修身》,是为“星云谈修身”之一种。
《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
《法句经》又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钵经》、《昙钵偈》。《法句经》之“法”字,梵语为dharma,意为“道理”,又有规则之意;《法句经》之所以被世界学者看重,乃是因为它与原始佛教思想接近。尽管该经典是佛灭后若干世纪编纂起来的,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偈颂无疑是佛祖所说的,或曰反映佛祖的自己思想。据支谦在重译《法句经》所作的序文来看,该经在印度被视为沙弥或比丘学习佛经的启蒙,不读此经而学佛经,便被看作是越级躐等;而且,该经也是深入学习佛经的经典,不只是一般的通俗启蒙。从现今的《法句经》来看,一般不懂佛经之人是读不懂其中的许多深奥句义的。因此,《法句经》既是佛经的蒙学读物,又是深研原始佛教思想必要经典。
藏传佛教自西夏时代就已经开始向西域和中原传播,并在元、明两代成为中国佛教传统中一个十分醒目和有影响力的传统。以往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十年来,作者在敦煌藏、汉文文献,黑水城出土汉文、西夏文佛教文献,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献和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献中发现了大量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其中以传自元、明、清三代宫廷的藏传密教仪轨集成《大乘要道密集》拥有价值。作者利用这些新发现的汉译密教文本,发掘其藏文原本,通过对这些文本进行细腻的分析,很终重构11至15世纪藏传密教在西域和中原传播的历史。
藏传佛教自西夏时代就已经开始向西域和中原传播,并在元、明两代成为中国佛教传统中一个十分醒目和有影响力的传统。以往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十年来,作者在敦煌藏、汉文文献,黑水城出土汉文、西夏文佛教文献,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文献和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献中发现了大量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其中以传自元、明、清三代宫廷的藏传密教仪轨集成《大乘要道密集》拥有价值。作者利用这些新发现的汉译密教文本,发掘其藏文原本,通过对这些文本进行细腻的分析,很终重构11至15世纪藏传密教在西域和中原传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