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原名《止观》,共十卷,是天台部之一,为天台宗大师智顗晚年很为圆熟的止观著述。这部书是智顗大师在荆州玉泉寺结夏安居期间所说,由门人灌顶笔录成书。书中阐述智顗大师独特的宗教实践与体验,并以五略十广之分法,详说止观之实践。此书被奉为天台优选法门实践的指导书,盛传于中国历朝乃至日本。
《金刚顶经》 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之略称,《金刚顶经》,为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此经广泛宣说金刚界佛部(以大日如来为部主)、金刚部(以不动如来为部主)、宝部(以宝生如来为部主)、莲华部(以阿弥陀如来为部主)、羯磨部(以不空成就如来为部主)五部和身口意三密以及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五智成佛等意,理事具足,穷尽了诸佛的本意,因此称作大教王经。《金刚顶经》作为密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对于印度密教的产生和发展,曾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又与《大日经》一起,直接促成了中国汉地密教的建立和发展变化。
此书为“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丛书之一种,共收入弘一法师讲演共28篇,网罗了弘一法师几乎全部正式讲演,基本上将佛法的精髓和如何修持佛法、修持佛法的细节都讲清楚了,是弘一法师佛法精神的浓缩。弘一法师的讲演是有感于“世道人心的堕落”,他的讲演录的精神可归为“悲”与“智”,即要有大慈悲心和大智慧心。本书大体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编排,除了弘一法师的讲演,附录又酌情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对于了解佛法,了解弘一法师在佛法上的造诣都有所助益。
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四卷三种,现分别为敦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私人收藏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四件写本均首尾俱缺。三种《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普光本有传世;义忠本仅在《洪武南藏》中得以保存。《洪武南藏》为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的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法图本无传世,可能是唐蕃战争期间旅居凉州的长安西明寺僧乘恩的讲稿(乘恩本)。义忠本为抄写本,普光本和乘恩本(疑)为记录稿,且两份记录稿为不同书手所写,三种草书写卷在书法上展示了义忠本的中原风格和普光本、 乘恩本 的河西风格。
《佛教常识答问》是学习佛教知识的通俗读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要选择。书中对于佛教的源流、佛学的基本内容和态度都作了详细的表述,采用答问的形式,更附以二百余幅精美的彩色图片,把深邃的佛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佛教大护法赵朴初"小题大做"成就的佛学经典,印行迄今已达数十万册,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多国文字,海内外。
本书原版收于《卍续藏经》第六十九册,汇集了圆悟克勤写给部分僧俗四众弟子的重要书信,一共141篇。本书由当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生前主持、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和重新点校,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以达到校对准确、句读合理、注解简明、便于阅读的质量标准。书中增补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注明版本来源;2.作者简介;3.正文标点及必要的校勘说明;4.疑难字词和重点人物、地名及生僻典故的简短注解。
《大般涅槃经》的中心思想主要是讲“佛性”问题。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都能成佛的理论,在中国引发出各项讨论的繁荣局面。由于道生的提倡,南北朝时期很快就出现了一批弘传此经的涅槃师,并竞作注疏,此经对中国佛教的教相判释有决定性的影响。
《摩诃止观》,原名《止观》,共十卷,是天台部之一,为天台宗大师智顗晚年很为圆熟的止观著述。这部书是智顗大师在荆州玉泉寺结夏安居期间所说,由门人灌顶笔录成书。书中阐述智顗大师独特的宗教实践与体验,并以五略十广之分法,详说止观之实践。此书被奉为天台优选法门实践的指导书,盛传于中国历朝乃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