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靠前部分有五章内容:靠前章阐释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在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本书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很重要也很有争议的著作,同时也让阿兰·巴迪欧成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存在与事件(精)》是巴迪欧对其哲学蓝图很全面的论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经由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卢梭、拉康的欧洲哲学传统。在深度上,他的这个宏大的哲学蓝图足以与海德格尔和德勒兹的蓝图相媲美。 本书由37个沉思组成:沉思一词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笛卡尔文本的特征--理性的秩序,每一个沉思的发展在主题上都是自洽的,沉思所展开的方式,并不是对已确立的或对立的学说的驳斥,树立自己正确的立场。
本书基本上是由介绍性的文章所构成的,其目的是介绍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背后的哲学思想——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并展示它与这一期间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的相关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问题却遭了普遍的忽视。然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因此,针对主流学界将浪漫主义运动看作一场文艺学意义上的美学运动,拜泽尔强调浪漫主义运动中伦理学和政治学的性和主导性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流行的后现代解释方法,拜泽尔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是浪漫派本身所实践和捍卫的方法。借此,拜泽尔将试图从浪漫派内部,依据其自身的理念、目的及其历史文本来对之做出解释。
黄作著的《漂浮的能指——拉康与当代法国哲学》以能指问题为研究导向,纵向分析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特鲁别茨柯伊和雅各布逊的结构音位学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中相关能指概念对拉康能指理论形成的影响;横向比较了拉康与其他几位结构主义冒险巨头如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以及后结构主义标杆式人物雅克·德里达等人在能指问题上的异同。作者从拉康断言“主体只不过是一个能指”的观点出发,通过探讨能指概念在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即能指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处于心理实体两面体其中一面的身份到后结构主义中以能指游戏充分表现出来的能指至上性地位,具体揭示出拉康在这一当代法国哲学思潮中所占据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本研究属于当代法国哲学范畴,既是以能指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
《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写,其中的动物、植物、无生物,都会说话、具情感、有思想;圣人、君主、历史名人,都被奚落调侃、无情挖苦。分开看,是小故事、大道理的文学段子;合起来,是角色丰富、高.潮迭起的哲学戏剧。由于庄子的独特写法,内七篇的文字、意义都 木+及 其难懂。 本书是作者四十年庄学研究的成果,在精校全译的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逐字逐句解读,将庄子以寓言形式布设的重重语言机关和奥义密.码逐一破.解,如福尔摩斯探案一般,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和细节:出场角色是什么身份和来历,姓名有何寓意?出场人物之间,他们与未出场的背后角色之间,背后角色彼此之间,有什么冲突?角色话语的表面意思分哪几层(Zui多竟达七层),言外之意是什么,没说出口的话是什么?这些话语、场景与前后文哪些话语、场景乃至与真实历史
本雅明的《神学-政治学残篇》是生命神学现代性的真正开始。这个片断文本包含着解构现代神学政治的所有思想种子。本雅明对弥赛亚王国与世俗秩序的区分,使得神学化的政治与政治化的神学都变得不再可能,都变得“无用”了。 从《神学-政治学残篇》开始,本书踏上了“无用之思”的旅程,这事关现代性的生命疗愈与救赎。 本书探讨的问题是现代哲学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所谓“现代性危机”是对资本主义时代总体异化现象的一种描述,既包括现实世界的动荡与苦难,也意指现代世界“祛魅”以来,艺术“灵晕”的消失和人性上的“无家可归”状态。这种状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表现得明显,身处这一时代的本雅明留下的哲学手稿《神学-政治学残篇》就是面对时代危机的深刻回应。本书以此《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靠前部分有五章内容:靠前章阐释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在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不服从》 我反抗,故我们存在 现代教育首先教人服从——遵照法规,融入社会。但我们就应该学会服从吗?如果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求自由,那么服从和自由是否相互矛盾?服从只是随波逐流、言听计从吗? 《不服从》围绕服从这个母题,阐析了奴役、违抗、越轨等种种概念,以及它们对民主社会造成的影响。
《哈贝马斯对话政治理论研究》是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一个专题性研究。作者通过“现代性症候”的揭示,指出了现代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与机制,进而通过对“普遍语用学”、“交往理性”、“对话伦理学”以及“话语政治”的论述,全面阐述了哈贝马斯话语政治的哲学与道义基础、实现条件、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和优势;作者还通过概括话语政治理论与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分析了话语政治理论的限度,指出了这种政治理论对当代民主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