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是对民国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典籍的整理、编录。本套书收有《汉译耳木代》《上海清真寺征信录》《清真醒世篇》《古兰经国文译本》《回教人不吃猪肉的道理》《播音》《回教哲学》《回教真相》《回教教育史》《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先哲言行类钞》《汉译古兰经*章详解》《清真礼拜教科书》《格言联璧》《天方大化历史》《清真要义》《穆罕默德的默示》《由上海至麦加》《穆民之一日》《清真撮要》《选译详解伟嘎业》《回教初步浅说》《至圣实录纪年校勘记》《穆圣的夜行与升霄》《斋月演讲录》《中国回教史》《模范中阿会话》《连五本》《穆罕默德言行录》《回教哲学史》《教义学大纲》。其中既有对伊斯兰教义理的研究,也有通俗的普及读物。除了思想类的著作之外,还有典制、历史类的著作。举例来讲,在
《智者(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是柏拉图后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反映了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希腊哲学发展目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话名义上的主题是由爱利亚异乡人通过划分法来寻找“智者”定义,随着讨论的深入,对话重心转向对“存在”和“非存在”问题的探讨。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
>本书围绕着“何为现代性”和“我们的不满”两个主题展开论述。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追溯了“现代性”概念在哲学中的历史,从“个现代政治科学家”马基雅维利,到将人类认知的核心定位到自己主观意识的笛卡尔,再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颂扬者黑格尔;而在后一部分中,作者则梳理了从卢梭到施特劳斯,再到索尔 贝娄等一系列“反启蒙”思想家或曰现代性批判者的理路。在全书的最后,他把选择建立或赞同何种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个问题留给“现代人”自己去回答——我们无法避免成为现代人,但并不需要全盘接受现代性所包含的一切,也并不需要全盘否定之。
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修订版,是一部专题研究公元2—16世纪西方中世纪哲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专著。书稿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采取历史研究和哲学分析方法,结合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中世纪哲学的思想来源、教父哲学、神秘主义、经院哲学、15—16世纪基督教哲学等各阶段哲学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脉络。
《外国哲学》是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 《外国哲学》坚持以学术为本的原则,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各种哲学观点、思潮、著作、论文的批评性评论。
施特劳斯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卢梭专题研讨课,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而成。 《卢梭导读》篇幅巨大,共计十七讲。前四次课,施特劳斯以《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两翼,提纲挈领地提出阅读卢梭的基本问题,为学生和我们提供了在卢梭思想迷宫中穿梭的引线团。第五次课,施特劳斯给出他阅读卢梭的经验。之后的十几次课,则专门围绕卢梭的《爱弥儿》展开讲解、点评。 施特劳斯学术生涯中没有专门写作过关于《爱弥儿》的作品,因此本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别处看不到的施特劳斯眼中的卢梭。
本讲稿为施特劳斯1964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关于格劳秀斯名著《战争与和平法》研讨课的授课记录,共计14讲,内容包含了施特劳斯对于《战争与和平法》逐章逐句地细致讲疏,以及每一讲结束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是其作品中一份对格劳秀斯的深度探究。 格劳秀斯学识极其渊博,写作中又践行了隐微手法,且偶有卖弄才情的无害癖好,由此造成了《战争与和平法》令人窒息的厚度和学究气息。在课堂上,施特劳斯将格劳秀斯置于政治哲学整体脉络之中加以梳理,与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分析格劳秀斯的文本。经由其非凡的解经能力,格劳秀斯冗长的晦涩文本变得清晰可解,格劳秀斯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完整呈现。 因此,可以说,本书讲稿是一项如何走进经典文本的重要例解,也是大学中通识教育如何操作的光辉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