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 态度改变原理 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 罗斯、朱迪 罗丁和埃比 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 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
《粉红色柔软的学习者》 为什么切除了一半大脑的孩子还能正常生活?为什么10岁以后再学习一门语言就很难说得地道?盲人如何通过舌头看见世界? 斯坦福大学脑科学家大卫 伊格曼围绕 大脑一生都在动态重连而非重塑 这一颠覆性的科学新发现,揭示了大脑在面对外部变化时,比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截肢和失明这样的重大身体损伤,是如何灵活地即时更新的。他基于脑科学的蕞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以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比喻为我们呈现了发生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切: 神经元之间弱肉强食的地盘争夺战,音乐、象棋、语种等对大脑的革命性改变,以及我们在学习新技能、应对创伤和疾病、处理复杂社会互动时,大脑都在做什么。 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等器官本质上都是即插即用的外部设备,只要有大脑,人类就可以塑造一个新的身体。全书围绕这一颠覆性的
社会心理学的舞台犹如一场五光十色的马戏团演出,可谓好戏连连,颇有些让人目不暇接,诸如惊人的利他行为、骇人的攻击行为、不可思议的说服把戏、令人迷惑的自欺行为等,在这场社会心理学的马戏狂欢秀背后,可能掩藏着这样一层重要的含义,即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以相关、互联的方式交织在一起的。 《社会心理学经典入门(第6版)》在多层水平上考察社会行为,阐述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如何受到历史因素、荷尔蒙水平、月经周期、脑活动的影响的,以及这些力量又是如何反作用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经济行为、政治信仰的,从而揭示慈善及英雄行为背后的动机、偏见产生的根源、人们为什么会加入骚乱暴徒队伍或邪教组织等。 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成为一位有见识的公民,也能够帮助相社会工作者在教育、犯罪行为、城市发展、种族关系等
《社会心理学》是培生(Pearson Education Ltd.)出版的经典教科书之一。作为一部翔实而均衡的社会心理学的入门读物,问世数十年来,再版十余次,更被译为多种语言版本,对专业学生与普通读者均有深广影响。 在第13版中,作者着眼社会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变迁,做出大量修订更新。尤其关注到网络及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和心理的重要影响,透视互联生活的本质与可能性;增加情绪议题的系列研究,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更有机联结;专章探讨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克服逆境,实现幸福生活,为读者提供更真切有效的助力。 通过社会心理学 觉知真实自我,理解复杂社会,建立有效连接。
本书展示了作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全部过程。在总论的基础上,结合一个真实的抑郁症案例,从第一次评估形成初步的案例概念化、制定治疗计划开始,到后续的一步一步治疗的实施,再到最后的结束治疗和随后的巩固治疗,从自动化思维的调整、行为激活、睡眠习惯调整、停止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到信念调整,让读者领略认知行为治疗在具体案例中的魅力与效果。同时针对评估和每次治疗,就总体架构、逐字稿及其讲解、真实连续性治疗、治疗的回顾与反思、治疗记录以及案例概念化进行专业说明,以引导精神卫生与心理学领域的同行和初学者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更好地为抑郁患者服务,促进患者的痊愈和康复。全书由24次治疗构成(包括1次评估)。
《当大脑坠入爱河》 为什么同事一起工作,和家人欢聚一堂,我还是觉得很孤独? 孤立带来的痛苦感觉都是消极的吗? 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不善社交吗? 长期的孤独如何让我们的身心受损?如何修复? 每个人的孤独会有差别吗?你是不是深陷孤独而不自知? 我们内心的孤独感可以消除吗?如何消除? 我们如何摆脱孤独?悦纳孤独?享受独处? 我们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人群中的小太阳? 本书揭示了 孤独 从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对人产生的深层作用机制,并以此来警醒人们重视孤独、改变孤独现状,向着更加阳光、积极、人际密切的方向发展。书中通过分析孤独的大脑成像、血压分析、免疫反应、压力激素、行为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展现孤独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吸烟,并阐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阿德勒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 用对方的眼睛去看,用对方的耳朵去听,用对方的心去感受 ,在和人相处时,用共情的、贴近对方的方式去倾听,就能拉近关系、让对方向你敞开心扉,从而加深信赖,拥有真心的交流。
戴维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
后Y情时代,人们的心态随着大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内耗、亲密关系破裂和无效沟通问题时常出现,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正因如此,《简单易懂系列》应运而生。本套图书一共有三本,分别是《简单易懂的情绪管理课》《简单易懂的沟通表达课》《简单易懂的亲密关系课》。 《简单易懂的情绪管理课》深入剖析了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情绪,并对这些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提出摆脱负面情绪的科学方法。 《简单易懂的亲密关系课》从日常生活出发,遴选了爱人、子女、父母等不同类型亲密关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提出解决问题、维护亲密关系的科学方法。 《简单易懂的沟通表达课》重建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沟通表达场景,并对这些场景中经常出现的沟通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同时提出解
《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曾经在维也纳人民学院的露天讲坛,举办每周一次的面向公众的心理学讲演,该演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理解人性》正是由这些讲稿汇集并加以整理而成,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阿德勒所指的日常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的生活风格。 本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篇 人的行为 ,下篇 性格科学 ,共13章。总体而言,阿德勒通过本书想要达到三个目的:指出个体的错误行为在如何影响社会和公共生活的和谐;教会个体认识自己的错误;指导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换句话说,阿德勒写作《理解人性》的基本动机之一,是要使人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关于人性的科学,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
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和人打招呼,能发消息绝不打电话,宁愿在家待着也不想出门,出门必须戴耳机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会频繁出现以上场景?这本书是专为社恐患者写的自救指南。书中两位作者借助多个具体案例,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思考,描述了长久以来不计其数的人们难以言喻的痛苦。他们以一贯的教学原则及专业态度,为不同人群提供帮助,试图对他们恐惧的原因及其基本原理做出解释,同时也为每个人走出社交恐惧症指明方向。
《偏见的本质》 本书深入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 偏见与歧视 ,是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 奥 尔波特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本书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 偏见 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 害群之马 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影响降到。而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述和大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了,偏见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 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偏见的本质》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奠基性著作。即使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虽然关于偏见的细化研究比起当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奥尔波特这本经典著作仍然不减其魅力,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案头之书。 《为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
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定价 99.0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8月 开本 作者 [加拿大]杨兆前(Danny Yeung) 页数 ISBN编码 9787300319988 内容介绍 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AEDP),由戴安娜·弗霞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在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整合当代的依恋理论、转化理论、情感神经科学等心理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而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代表了心理治疗新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AEDP的突出特征是疗愈趋向,而不是精神病理学趋向的,强调“疗愈从来访者与治疗师开始接触的一刹那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