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教师教育精品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七章,分别是学习心理辅导概述,评估学习,经典学习理论的辅导价值及学习动机激发,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及促进,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与数学辅导,特殊学习者。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特别关注各种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的辅导价值,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写作和数学领域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学习者的问题的辅导和矫正进行了深入阐述,实践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本书作者是一名心理咨询的专业工作者,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者,本书内容基于当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家庭教育和心理临床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例为参考,针对父母常见的家庭教育困扰,从心理成长的视角给予分析和回应。帮助父母在理解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看到自身成长的空间,从家庭的视角来提供综合的问题解决方案。每一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育儿是一个生命遇见生命的过程。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看见”真实的孩子, 要懂得“看见”真实的自己。
本书着重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几个方面。书在和其它教师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安排了具体明确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指导学生乃至自身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测量评价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参照作用。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使用的教材。
全书分为61章,每一章阐释演绎了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原理,并在学生实际教育环境中进行总结和讨论,将知识原理讲清讲透,结合实际容易理解吸收应用。每一章都以一句相关名人名言开始,从实际教育案例、古今中外历史故事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阐发一个心理学道理,再结合到学生实际成长的教育目标上加以讨论点拨。
2012年,作者带领黄埔区一线心理骨干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尝试将校园心理剧这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造性地引入课堂,实证研究校园心理剧在心理课堂运用的辅导效果及在心理课堂中运用的操作策略。同年此项目被批准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摸索出心理课上运用校园心理剧的实操策略与模式,并在全区中小学的心理课上进行了推广,提高了心理课的实效。本书就是作者的课题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山西师范大学的校级优质课程,为了能够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和心理发展观、学校观和学习发展观、教育教学观、健康观、全面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2017年8月由高教社出版了配套优质课程的教材《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由于51课时的有限性,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未来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践难题,编写了《教育心理学》精要与学习手册。《教育心理学精要与学习手册》是以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教材《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教与学的内在联系为编写取向,
本书是*重点项目(09JHQ042)“反思性思维与奇象记忆的理论与应用探新”的精华成果,对国内外反思性思维研究的概括与梳理、运用反思性思维引领和阐述的素质教育理论、智能开发理论、三思再反思理论、创新精神与创造创新能力培养理论、自然数码奇象记忆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技术应用与方法探新,并同时介绍教学心理中应重视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解题思维等能力的具有实效的培养方法。
本书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两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包括青少年常见心理主题,例如自我探索、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
作为一种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达与呈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书根据领域知识的构成,通过表征基础学理知识的 基础理论 (*章~第三章)、表征知识学习与加工过程的 领域学习 (第四章~第九章)和表征知识操作与运用的 教师心理与课堂管理 (第十章~第十二章)三个主要模块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强调教师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各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中,本书遵循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构建 知识的运用 这一知识生成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过程,通过对经典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原理的阐述,融合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当代教育教学实
一、成人: 欲立艺者,先立人 ,培养孩子的人格是*位的,而人格又体现在优良的习惯里,所以这就得从各个方面着手。 二、成长:这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家长要应对和处理好。比如,孩子害羞,不懂得问候别人,与别人打交道,家长就要主动让孩子多接触别人,接触社会,训练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弱点,使其慢慢改变现状,向着好的一面转变。 三、成才: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每个家长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所以对于学习这件重要的事情,家长更应该重视起来。其实,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是终身学习的。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紧密结合大学生心理与发展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学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维护健康心理需掌握的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在附录中收集了心理测验、积极心理效应等资料,增加读者对自我的了解及对心理学的热爱。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认识与接纳自我、保持积极情绪、增进积极体验、建立积极人际关系、提升学习力、摆脱无助感、增强意志力与独立性、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学会应对心理危机等。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旨在引导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开发心理潜能,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本书从心理调适、情绪控制、家庭教育、学习心理、爱情心理、人际关系与交往行为、问题行为的矫治等六个方面,全面解读剖析青少年*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青少年如果成功地渡过了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圆满地完成了青春期的各项心理发展任务,那么他就可以稳步迈入成年期;如果情况相反,青少年没有能够战胜成长过程中的危机,青春期各项心理发展出现了迟滞或缺失,那么必然会给他成年后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危害。本书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教育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是一本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分支科学,也是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回应了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时代课题,呈现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已有研究成果,从人的心理与思想的内在联系入手,探讨和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涉及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本书分为十二章,包括绪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