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独版MMPI-2中文简体字版使用手册,以帮助MMPI-2的中国使用者更专业、有效地应用该测验,本书的出版将填补MMPI-2在中国测验史上的空白,为中国MMPI-2研究者与使用者后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BR》 本书全面介绍了MMPI-2的意义、价值和功能;详细介绍了效度量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可以帮助施测者更加准确地掌握受测者的真实情况、作答动机,保证并精准提高测验的有效应用程度;引用了近些年世界各国MMPI-2践行者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丰满了MMPI-2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系;介绍了一致性T分在MMPI-2测验中的作用,为该心理测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以比较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研究者创新建构出的简式测量形式和针对特殊青少年人群的新型测量工具,为心理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前沿信息。
《西游记杂剧》是一部“难解之书”。迄今为止,它一部孤本流传于世。它所叙述的唐僧师徒“西游取经”之故事,又和人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小说不太一样,乃“西游记的多重平行宇宙”里较为奇特的一个。在这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故事的某个阶段(自元至明),以及元明时代中国人的想象世界。譬如孙悟空与一般妖怪无异,既抢公主又想吃唐僧,而且爱唱小曲。又如猪八戒并非天蓬元帅下凡,而且高强,和孙悟空不相上下,后被二郎神的细犬咬倒被擒……《西游记杂剧》的内容,设计唐宋元明时期的俗语,多引佛道儒甚至袄教的典故,很容易被“误读”,本书以明万历刊本《杂剧西游记》(日本昭和3年(1928)东京斯文会铅排本)为底本,予以校勘注释,希翼读者能够加深对《西游记杂剧》的理解。
本书采用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及古典语文学方法,以亚里士多德《诗学》古希腊文文本为中心,辅之以七个拉丁文《诗学》译注本及若干辞书,通过文本的细读,给《诗学》古希腊文文本中的悲剧概念一个本体论的定位,亦即亚氏眼中的悲剧是什么。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这门课。教学团队就“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这一重要论述的思考,开展中医哲学智慧的“头脑风暴法”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来自不同专业的博士们从不同视角展开讨论,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内容拟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中医与哲学;第二板块,中医哲学智慧;第三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治国理政;第四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书稿既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具有鲜明特色。由此也决定了书稿的出版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书稿所呈现的“头脑风暴法”这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实践证明:
《风尚一世纪》回顾了时尚、美容与人像摄影中重要的瞬间。书中既有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也有一些虽然不那么知名却精彩的照片,它们展现了塑造文化景观的那些面孔:从亨利·马蒂斯到弗朗西斯·培根,从卢西恩·弗洛伊德到达米恩·赫斯特,从玛琳·黛德丽到格温妮丝·帕特洛,从弗雷德·阿斯泰尔到大卫·贝克汉姆,从伊丽莎白女王到戴安娜王妃。此外,书中还有那些深刻影响了百年时尚的设计大师如迪奥、加利亚诺、圣洛朗、麦昆、韦斯特伍德等。由此,我们将看到20世纪女性审美与品位的变迁。
经过三十年的历史沉淀,八十年代文学的史料价值已经凸显出来。从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发展来看,“史料学”建设是不必可少的。为此,中国人民程光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近些年在这个领域花费很大精力搜集资料,加以分类、甄别和整理,在核心学术期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获得了学界的好评,被认为是八十年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新成绩。《八十年代文学史料研究》所选论文,采取以史料为依据、以事实为出发点、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发幽抉微,对诸多文学现象、思潮、流派的史料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掘,对不少小说家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也做了非常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八十年代文学的“史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处于学术总结期与转型期的清代文话,表现出集历代之成而不乏新创的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文章学最后的辉煌。《清代文话研究》在普查清代文话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清代特有之学术风会与时代思潮,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清代文话展开研究。宏观的理论专题研究基于对具体文话文献的提炼总结,力求宏中有微;微观的专书研究旨在考察重要文话个体与相关理论或文体的关联,希冀微中表宏。
究其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民国通俗小说研究领域“叙录”类著作本来就少,专为某个作家所作的“叙录”尤其罕见,《经眼录》作为郑证因研究的“叙录”之作不仅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内容之丰富扎实也远超一般研究者的想象。二是体例好,原创性高。《经眼录》在著录作品时,一般都会包括这样几项内容:单行本书影、序言和信息、初始连载信息、回目、内容提要。郑证因武侠小说有九十余部,立生先生基本都收齐了,而且都是民国版。也就是说《经眼录》中所有的单行本书影和信息均来自自家收藏,不是百度而来,更非转引他书。能收齐作品已非常不易,可立生先生并不满足于此,还逐个去搜求每部作品的初始连载信息,常年与故纸为伍,终于做出了《郑证因部分作品连载一览表》,掌握了四十多部作品的连载情况,其中甘苦,也只有同好者能约略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读到对疾病细致而的描述,这是作家在对真实病例近距离观察之后受启发而撰写的。有些疾病文学中的描述甚至出现在作为医学正式认定某种疾病之前,几乎什么疾病都可在文学作品里找到相应的描述。文学作品甚至为疾病观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不仅从人文方面给普通读者提供了对疾病的解读,而且也为临床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真实病例提供了一种文学性的特殊的文献描述。文学医学对病人和医生及其疾病的描述时常堪比医学文献,为医生的工作提供了特殊的视角。本书所辑文章即是文学作品中关于疾病描写的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亦邻真先生已经发表的论文、专著和词条等蒙古学研究的汉文版全集汇总。部分是他的未刊稿,以及从蒙古文新译为汉文的论文稿,此外还有部分手写稿和信札的照片,均为首次出版。两位整理者乌云毕力格和乌兰教授也都是著名的蒙古学学家,为亦邻真先生的学生,对于原稿进行了收集,编排,并对于部分蒙文稿件进行了汉译。
本书一方面从身体视角出发,对A.S.拜厄特的小说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又以拜厄特作品为例,对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身体视角进行了颇具新意的拓展。
唐宋两朝贬谪事件频发,贬谪文人众多。唐宋贬谪词不仅与贬谪诗文一同构成了贬谪文学的高潮,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唐宋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辉煌,而且成功地构筑了词体自身的兴起、发展和蜕变。没有唐宋贬谪词,不仅词史的发展脉络无从谈起,甚至整个文学史这宏大壮阔的交响篇章也会顿然失色。《唐宋贬谪词研究》将勾勒唐宋贬谪词的发展脉络,追溯唐宋贬谪词的文学渊源,并探析文人贬谪对唐宋词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8种植物,让读者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了解诗经之美以及诗经名篇在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佳作。
《中国苏轼研究》向全国及海外的苏学研究者约稿,收录海内外苏轼研究的很新成果;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国苏轼研究(第十辑)》收录了苏轼生平及创作考证、海内外苏轼研究、诗词文作品研究、文艺观阐释、思想及文化考察等方面文章,展现了学界同仁对苏轼的深入的研究。本辑收入论文25篇,以及2018年眉山靠前学术高峰论坛综述。
朱自清著的《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纪念版)(精)/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是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诗言志辨》是对“诗言志”这一传统《诗经》学论题的专门研究,涉及《诗经》研究中的很基本问题。《经典常谈》是对古代典籍的概论性著作。
两大东方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中都有代表性的“神猴”,印度神猴是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中国神猴是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印、中神猴故事也流传到泰国,并深受泰国百姓的喜爱和推崇。本书从民间流传和文本流传两个方面入手,以两个神猴在泰国社会文化中的影响为线索,相互交流的现状为重点,对印度哈奴曼、泰国哈奴曼以及“中国哈奴曼”——孙悟空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找到他们形象演变的轨迹。
《伪满洲国的汉语作家和汉语文学/伪满时期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是由日本国内近年来在伪满文学研究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大久保明男撰写的论著。作者秉持开明理性的史观,以充分可靠的大量史料为依据,形成自己对于伪满时期汉语作家和汉语文学的探讨。在伪满文学研究领域是宏观研究的一个典型范本。
心理学思想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思想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不仅为他后来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也为彼时心理学“美国化”的图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毋庸讳言,杜威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使他的心理学思想稍显暗淡,但这亦然难掩他在西方心理学 的应有地位。他所倡导的对个体心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功能性研究开创了心理学的机能主义取向;他在实用主义哲学指导下推行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提升了科学心理学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