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的聚集,它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个体虽然存在种种巨大的差别,却有着相似的本能、喜好和感受,在群体中,正是这些共通点而不是理性驱使个人行动。无论群体由哪些个体构成,无论他们的经历、职业、个性或智力如何,一旦他们成为一个群体,就会盲目跟随情感而丧失理性,其感受、思考和行事方式与作为个体时完全不同。 作者细致考察了群体的心理特征,讨论了可以影响甚至控制群体的因素,也具体研究了现代社会若干典型的群体形式。本书不但给我们解读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 群体时代 。
“趣讲唐诗宋词系列”是中学语文名师、《中国诗词大会》擂主夏昆老师写给中小学生的一套古诗词读物。本系列一共4册,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从初唐到南宋约7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人,通过讲述诗人词人的故事,带读者走进唐诗宋词的时代,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从而更能读懂和记住唐诗宋词,也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本系列内容丰富,兼顾了趣味性和功能性。每个章节都由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出,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书中还有“诗词小地理”“中国诗词中国节”等附加内容,总结了历史上有名的古城的相关诗词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诗词;而且书中配了大量萌趣国风手绘彩色插图,让读者读起来更加轻松。 《趣讲宋词·从东坡居士到一代才女》这一册,介绍了从北宋中期至南宋的代表词人,包括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及其诗词
本书是20世纪30年代郑振铎计划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之一部分,作者将词的起源与汉唐的乐府挂钩,按照中晚唐词、五代词、敦煌卷子中所见词和变文、北宋词、南宋词的顺序,梳理了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产生、发展、极盛乃至最终形成固定体例的过程。每讲一个时代,郑振铎都会引用大量词作,以形象细致的语言阐明各时期词风的不同,以及词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新发展。由于郑氏有纵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雄心,又有不凡同时侪辈的眼光,他在这部词史中提出了很多创见,有些观点至今仍有学术价值。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本书被学术界长期遗忘,甚至连作者本人及亲属也不复记忆。直至本次整理出版,这部杰出的文学史著作才得以重新与读者见面,可谓难得的机缘。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研究》以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为研究对象,结合影视生态分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潮形成的原因,梳理其发展历程;以具体案例分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优势和影响,论述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过程中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处理;分析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研究。
这部文集,收录了陈彩虹先生的十八篇文章。大部分文章是近年写作和发表的,少量几篇成文稍早些,考虑仍不违时,略加修改后列入其中。从内容上看,主题有些分散,第四次产业革命、经济学、经济生活,以及人与社会,都有涉及。
《骆驼祥子(七年级适读)/名著导读·同步阅读书系》是老舍先生小说。《骆驼祥子(七年级适读)/名著导读·同步阅读书系》紧紧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几次起落的坎坷经历,展示处于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编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能力的需要,《骆驼祥子(七年级适读)/名著导读·同步阅读书系》将“京味方言”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促使孩子们更多、更好、更快地阅读;书中还配以生动、精彩的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表达与思考能力。
《启功说唐诗》以柴剑虹先生根据启功先生讲课笔记整理的内容为主,包括《启功说唐诗》(共四讲)、《启功选讲杜甫诗备课提纲》《论唐诗绝句》(八首)。增补版增加了启先生原收录于《汉语现象论丛》中的《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和《从单字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两篇文章,以期展现出更多启先生关于诗歌艺术和诗歌写作的独到见解。本书插图保留了手写讲稿和部分图片,增加了启先生绘画、书法作品若干。启功先生学养深厚,对古典诗歌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本书所述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读起来也妙趣横生。 金句摘抄 ☆杜甫的律诗部分,论律调,非常精密,但有时却故意不合律,而是为“吴体”。但大部分是写得非常精密,其内容也没有受格律的束缚。杜诗又丰富了诗的格律。闻一多先生讲做律诗是“带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