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超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从中华传统经典中选编了最为重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重要经典,涵盖传统经学、哲学、历史与文学,成为“新十三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并开设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文本的主要功能是诵读,故对文字不作解释,只对生僻字或易混字作注音。 《大学》,朱熹认为系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朱熹等人认为系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大学》与《中庸》原为儒家经典《礼记》的篇章,至宋代,朱熹将《大学》与《中庸》以及《论语》、《孟子》合编,称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本书所选文本为传世《大学中庸》,并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朱熹《四书集注》精心校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