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尧译注的《阅读无障碍本:*学 中庸》是 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 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通过对《*学》和《中庸》的解读、注音、翻译等,让广*的一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减少一些学*《*学》和《中庸》的障碍,让其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的 太平和合 境界。《大学》提出的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中华经典诵读 系列图书的《论语》排版醒目美观,采取题解、原文、注音、注释和译文相结合的形式。原文依据优良底本,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全部加注规范的汉语拼音,注释细致精准,不仅解释疑难字词,交代出处典故,并对疑难的句子进行串讲。凡原文中的字有对应繁体字的,在其下面一行用小号字体标出其规范的繁体字,让学生初步识认繁体字。
《论语》是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也是弟子之间的谈话,是后人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 核心的文本。它位列“四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被尊为“中国人的 ”,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思想言论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共7篇。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的影响仅次于《论语》,从而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 四书 ,进一步确立了《孟子》的经典地位。从北宋到清末,《孟子》都被列入科举考试的科目,从而成为家传户诵之书。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孟子》所提出的 性善论 、 大丈夫 人格、行 仁政 的政治思想和 民贵君轻 的观念都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政治理念。时至今日,《孟子》仍然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经典之一。
蒋念祖,中学语文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理事,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市中语会副会长,扬州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民盟省委委员,扬州市政协委员。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年获 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 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扬州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孙国强,男,1965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著作有论文数十篇,师资培训教材《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读物《外国小说阅读与欣赏》(龙门书局)、《阅读写作步步高》(河海大学出版社)等。,许歆云,女,扬州职业大学讲师,在省级刊物发表《为学生的
《四书集注》,全称《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本书的合集,是宋代朱熹对先秦时期四本儒家经典进行诠释的著作。此书南宋时被作为国学教材,自元以来一直被奉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赞颂的人认为它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主导中国思想文化六百多年,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所谓 东亚儒文化圈 。但也有人对此书及朱子学的批评十分尖锐,甚至痛言其 以理杀人 。 《四书集注》以及朱子学为什么招致如此不同的评价呢?本书试图对此做出较为详细的介绍。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 四书 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进入《四书》时代。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历代相 关*作可谓汗牛充栋。许福超编*的这本《论语选读 》是一部以传统注疏为依据、间采当代学者诠释、探 讨框架结构、串解章句文义的《论语》读本,旨在向 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示意一种阅读《论语》的方 法。全书除正文外,包括导读、串意、释词、备注、 附言五个部分。导读概述《论语》的整体框架,二十 篇的谋篇结构;串意串解章句文义,做到对词义和文 句的解释于全书从前到后讲得通;释词解释古代词义 ;备注交代人物背景,语言环境,事实经过;附言介 绍历代流传有序的前人注疏,阐释串意的依据,指出 章节的主旨,并间附编*者的读书领会。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书五经 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典籍。 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 为《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与《春秋》。 四书五经 的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义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教翰盟*的《三天读懂四书五经(图文典藏版) 》抽取 四书五经 中一些经典的篇章,对每一经典典籍,大体分为三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常识、典故以及其中的名句,向读者展示经典中的经典,帮助读者快速了解 四书五经 的主旨内容。
《孟子》全书凡七章,三万五千多字,全书为语录体,记录孟子和各国国君及自己弟子之间的对话。主张 人性本善 ,要强调 义利之辨 ,要黜 霸道 而推 王道 ,要说 仁 兼说 义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系统的理论基础,性善和仁政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开的, 从而形成了性善和仁政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孟子仁政系统的核心就是 民为本 。在他看来, 只有施仁政于民才能` 王天下 。因为只有合于人的善性的政行, 才能得民心, 得天下。 民为本 成为孟子仁政系统运行的核心。孟子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才能得民心、王天下。他提出了著名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的命题,把人民提到了比土谷神社和国君更重要的地位。本稿分为原文、注解、评析和译文四个部分,讲解简洁,有助于学生把握要点,了解国学经典中有关哲学、伦理学、美学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而成为 四书 之一,是一部经受过两千多年历史考验的权威性经典,人称 中华*书 ,堪称 中国的《圣经》 。《论语》成书以来即备受重视,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哲学、历史、道德、教育、宗教等,而且其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世代的华夏子孙。
《民国双语译丛》包括由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 中庸》两种,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对儒学的翻译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儒学英译读本。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一部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终和《论语》《孟子》并称 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