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湖梅谱(外一种)/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刘雪湖梅谱》,内含明代画家刘世儒(号雪湖)梅花谱版画26幅:一枝春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斗柄初开、鳌头独占等,书前有“雪湖小像”一幅。
文震亨,字放美,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一)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文氏家族乃当地郡望,其曾祖文徵明,官至翰林待诏,以书画诗文四绝称雄昊中。祖父文彭官南京园子监博士,工书画、篆刻。父文元发官至河南卫辉府同知,亦以书画诗文着称于世。兄文震孟于天放二年(二八二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出身名门的文震亨,厚得家传,亦投身仕途,并与诗画林泉缔结佳绿。天放元年(二八二一),文震亨以诸生卒业于南京园子监,然直至崇祯十年(二八三七),方以琴书之才誉满禁中,崇祯帝改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又三年,因朋党之事受牵连入狱。南明弘光元年(一六四五),清兵破苏州城,文震亨避乱阳澄湖畔,闻剃发令,先以投河自尽未遂,后绝食六日,呕血而亡。四明西亭凌雪撰《南天痕》收其遗书曰:“我保一发,下觐祖宗。”n
《刘雪湖梅谱(外一种)/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刘雪湖梅谱》,内含明代画家刘世儒(号雪湖)梅花谱版画26幅:一枝春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斗柄初开、鳌头独占等,书前有“雪湖小像”一幅。
《易经》是一部形成于上古时期的阐述天地变化规律的占卦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在成书之后的漫长时期内,一直都被当作“卜筮书”来使用,而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却被忽视。 《中华国学典藏读本:易经》以原文、注释、译文、解析的架构形式,对《易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希望能够为读者掌握《易经》的思想精髓提供一些助益。
本书是老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老子其人、其书都在考证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上篇“老子辨析”在政治哲学视野下重新解析老子的道论产生的思维范式,包括比类式思维、批判式思维、体证式思维等。下篇“老子通释”根据近年出土文本解读《老子》全书,既有关键字句的分析,又有整体思想现代价值的考量。
本书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精美古代易图与图说相结合,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孟子名轲,字子舆(一说子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宋以后与孔子并称,有“亚圣”之誉。《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由其弟子编定而成,其中个别篇目由孟子审定。东汉以前无注《孟子》者,现今可知的东汉注《孟子》者有程曾、郑玄、赵岐、高诱和刘熙五家。除赵岐《孟子章句》外,其余四家均已亡佚。赵岐《孟子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此书逐字逐章对文本进行诠解,不仅对文字进行训诂释义,也对文意进行串讲分析,每章后的《章指》概括全章旨意,对《孟子》一书的理解有极大的价值。本次点校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赵岐《孟子章句》为底本,并参校元旴郡覆宋本《孟子章句》及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孟子注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经典的《孟子》古注本。
方勇主编方达评注的《荀子(精)/诸子现代版丛书》是战国末期荀子所撰,共二十卷,三十二篇。作者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精通《诗》、《礼》、《易》、《春秋》。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很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金楼子》由(梁)孝元帝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