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比《春秋》增多27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左传》是中国现存的*部编年史,,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生平。 《左传译注》依照原书分为《隐公》、《庄公》、《闵公》、《文公》、《襄公》、《昭公》等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个部分。
《梁书》,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事详明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散文、语言学等影响巨大。本书于原文之下,加以注释和白话全译,文字精审而流畅。 李梦生译注的《左传译注(上下)(精)/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采用《四部丛刊》影印的宋刻杜预注《春秋经传集解》为底本,参校了1936年世界书局据清武英殿本影印的《春秋三传》。因为有今译,所以注释主要对人名、地名及个别难词加以诠解。在译注时,参考了前人的不少注本。
本书所收集小说资料的时间断限为1915年至1916年,以逐年逐月逐日的形式编排,刊行时间不详的置后。其中收录的小说相关信息包括:小说作品登载或刊行情况(涉及小说标题、作者、译者、发行者、所属栏目、版本、类型标识、语体、序、跋等)、小说主张、小说方针、小说评点、小说广告(小说销售广告、赠书广告、征文广告)等,可供相关研究参考。本书对1915-1916年间中国各国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小说进行了梳理,按照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并配以当时的广告语和评论语,使读者能一览当时小说的全貌以及社会兴趣点的变化。
本书所收集小说资料的时间断限为1915年至1916年,以逐年逐月逐日的形式编排,刊行时间不详的置后。其中收录的小说相关信息包括:小说作品登载或刊行情况(涉及小说标题、作者、译者、发行者、所属栏目、版本、类型标识、语体、序、跋等)、小说主张、小说方针、小说评点、小说广告(小说销售广告、赠书广告、征文广告)等,可供相关研究参考。本书对1915-1916年间中国各国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小说进行了梳理,按照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并配以当时的广告语和评论语,使读者能一览当时小说的全貌以及社会兴趣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