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 道光朝》收录了清代道光时期巴县衙门档案中的部分司法类档案,四川省档案馆从近10万卷的原案卷中挑选了不同类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司法档案,共10个案件,涉及产权、贸易、宗教、烟赌、家庭、妇女、婚丧嫁娶、抚养继承、盗窃争斗、命案等不同类型司法判例,各审级的程序过程完整且诉讼请求内容丰富,真实再现了清朝中后期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司法机构的运作和司法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普通民众生活的众多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利用价值和资政意义。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是现已发现的体量大、时间跨度较长、保存相当完整的清代县级衙门档案,起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迄至宣统三年(1911年),共11.3万多卷,250多万件,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内容丰富的清代县级档案文献资料宝藏,被史学界誉为 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 。档案详细记录了从清代乾隆朝至宣统朝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巴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司法、社会生活状况,是了解清代基层社会状况不可替代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极其难得的史料遗存,也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清代巴县司法档案约9.9万卷,占巴县档案总数的84%,时间跨度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长达154年
本书是晚明晋江人黄凤翔的诗文集和史书,包括《田亭草》和《嘉奖大政类编》两种。《田亭草》共有 20卷,涉及策问、奏疏、序、记、说、传、行状、墓志铭、墓表、诔、祭文、启、书、试策、论、像赞、赋等多种文体,总计近300篇。除了作者自序之外,甘雨、李光缙等为该集作序。《田亭草》主要涉及怀古、感时、咏物、即事、即景以及往来唱和等内容。《嘉靖大政类编》无分卷,按照大礼、四郊、庄肃谥议、章圣南祔、京营、河道等18个主题分别编纂,大体上囊括了明世宗一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大事,对研究晚明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全书三十五万余字,按地区分卷,内容涉及明代朝廷和北方少数民族、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朝廷西南少数民族、平定宸濠叛乱等事件,以及兵制、驿递、马政等方面,既是研究明代军事和边防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王瓊生平和思想的靠前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