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优秀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典籍,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书中主要阐述了墨家的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 显学 。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列子》今本共有八篇,合共一百四十三章。其中,说理文字有三十五章,故事文字有一百零八章。《列子》*精彩的地方在于记录了一百多个寓言故事,很多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完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再出注。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n
《孝经》全文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弟子曾参 之间问答的形式,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白 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种 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阐述了“孝”的意义。 孔子编订,金新编校的《孝经/中华经典诵读》 是我社编选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之一。以《孝经 》为主体,附录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原文大字 号、全注音;配以民间剪纸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 趣。版式秀雅大气,赏心悦目,十分适合诵读与欣赏 。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孟子(典藏版 阅读无障碍本)》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心学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卷是王阳明教学问答语录;中卷共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则为王阳明晚年思想的论述,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较早一批译注《传习录》的经典作品,2018年全新修订。由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鲍希福参校南本、宋本、朱本、陈本等多种版本对《传习录》进行校注,修订差错、溯本清源;内容翔实,旁征博引;不仅逐字逐句详细翻译了传习录原文,更标明了出现在文章中的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区分与查阅,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王阳明心学思想,帮助读者理解,是学习心学理论和王阳明思想的诚意之作。
本书在张其成教授已出版的丛书《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灵枢》《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素问》5卷基础上,取其最精华内容汇编而成。熟读此书,了解《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奥秘,掌握内求的养生方法,从而培养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最终不得病、少得病。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他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追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在政治上,庄子认识到君主的残暴,反对一切政治制度,“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在文学艺术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n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综合性医书。清·陈念祖(字修园)撰于1840年。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卷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卷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现存初刻本,20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