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部兵法奇书,集兵家诡道之大成的智慧宝典,共收录三十六个计谋。自问世以来,其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的智慧源泉。
本书以 天下 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从政治角度和文明角度两个角度分而论之。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对 天下 观念的阐述,认为传统的天下观大致可分为儒学天下观和帝王天下观两类,揭示了文化和权力意义上的 天下 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天理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儒学发展后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宋明儒学中的天理,蕴含着一个深层次的秩序观,包含着生命伦常和社会生活日用之间奥秘。本书梳理中国古代观念史中的 天理 观念,尤其注重宋儒天理观念的梳理与分析工作。对宋儒天理观念的集大成者朱熹采取重点刻画的方式,分析其理学思想中 以理制欲 的克己工夫、 由静而敬 的持敬工夫、 知行相须 的知行工夫。同时,对其他理学思想家进行分重点梳理与分析。
《四库存目青囊汇刊4:秘传水龙经》内容简介:青囊,即古代学者随身携带实用典籍的袋子,后被用指中国古代子部典籍的别称,包含了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士农工商等诸方面的内容。《四库存目青囊汇刊4:秘传水龙经》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辑录出纳*经典籍的子部相关著作,简体横排,参阅诸本,点校整理,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书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
《漫画黄帝内经.上册》由马寅中著
田合禄先生多年致力于五运六气研究,并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开拓了学习《伤寒论》的新思路,主张心主太阳、肺主阳明、三焦主少阳、脾主太阴,四经共主一年四时阴阳,从而揭开了“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千古谜团,获得了可喜新成果,创建了田氏“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同时,田合禄先生正本清源,还提出了“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的新观点,迎刃解除了以往百思不解的疑难问题,拨乱反正而见《伤寒论》真面目。《五运六气解读 伤寒论 》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医师及《伤寒沦》研究者阅读参考使用。
《摄生总要》,明末洪基著。书凡九卷,分为四部分:《摄生秘剖》四卷、《房术奇书》二卷、《摄生种子秘剖》二卷、《种子方剖》二卷。其中《摄生秘剖》是著者精选“丸散方之最神奇切用者”80首汇录而成,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及养生等方面;《房术奇书》《摄生种子秘剖》《种子方剖》主要论述房中之术、养生导引之法,以及种子求嗣之理,共载方94首,并导引图8幅、八卦图1幅、十月受胎图10幅。
《古乐府》十卷,元左克明编。《古乐府》比较全面地辑录了上古至陈隋时期的乐府诗,并追溯其源。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古乐府》晚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郭书有所借鉴,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四库提要认为《乐府诗集》 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 ,而《古乐府》 务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 。该书选用元至正刻本作为底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为乐府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帮助人们阅读和了解古乐府诗的好读本。
本书对近年出土秦汉简牍中的医方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整理,每条材料下列出解题、图版、释文、集注、译文等部分:图版依据出土简牍照片或摹本,逐字剪切处理后横行排列;集注包括各种发掘报告、专著、论文等,编著者个人看法以 今按 提出;释文、译文均吸收了z新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弥补了先秦两汉传世医学文献的不足,展现了先秦汉代我国传统医学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系统梳理中医药研究历史,加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发掘并弘扬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帮助广大读者全面、完整地认识中医药学的历史积淀,向世界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花韵楼医案:四卷本》由[清]顾德华著
康平本、康治本均为流传于日本的《伤寒论》古本,被认为是最贴近东汉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原著的版本,对于学习和理解《伤寒论》有重要价值。本书中,《康平本伤寒论》以大塚敬节收藏的《康平本伤寒论》传抄本为底本,《康治本伤寒论》以日本京都书林于安政五年雕版刊行的《康治本伤寒论》为底本,均以宋本《伤寒论》为校本,改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标点,其中与宋本《伤寒论》内容有异之处,保留原文,文下出注。为优选地反映古本的原貌,针对康平本中的原文、追文、旁注和嵌注等,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字体字号等加以区分,清晰明了,以便于读者厘清关系,对照学习,更好地理解《伤寒论》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墨子》一书遵从 诸子现代版丛书 之体例,注重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子著作,以求从中汲取可供当代读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养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书前有前言一篇,作者在其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及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浮沉,以及墨学文献的流传情况等,使得读者对墨家学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具体篇章的解读中,每一章都分为题解、正文、注释、译文、评析五大部分,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题解部分概括该篇的主要内容,分析墨子在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开宗明义,让读者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在广泛参校各版本的基础上确定*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优良底本。注释部分则选取正文中的疑难字句加以注解,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译文部分是对整段文字的疏通串讲,有助于读者对墨子精义的把握。每篇*后的评析部
中国年画较早以唐代新年时画 神荼、郁垒 于门户的形式出现,宋明时期逐渐于民间流行并形成规模,年画的题材和种类日臻多样,清代达到鼎盛。年画属民间美术范畴,民众把熟知和喜爱的历史佳话、传奇小说、遗闻轶事和新闻时事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年画呈现,创作者多是民间画工与匠人,其流传形式也与春节民俗密切相关。新春佳节前,百姓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制作、张贴年画,祈福迎祥。这些题材多样的传统年画,不仅反映了民间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观念,更随着春节风俗的演变,形成了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多数地方依然保留着张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也成为民间美术、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集明、清两代诸多有名注家对《伤寒论》精华注解,参以己见,解读通俗易懂。主要内容为《伤寒论》全集的解释,其特色为既借鉴古人对《伤寒论》内容的注释、观点,又结合本人对《伤寒论》的理解,用通俗语言解读,使《伤寒论》更能为现今中医工作者服务。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为《中医白话解读本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理论著作之一,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由于该书经历年代久远,辗转抄刻,鲁鱼亥豕,加上文义古奥,给学习带来了重重困难。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
本次整理出版的《朱丹溪医书全集》,共收录了八部著作。其中《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以明代王肯堂编辑的《医统正脉全书》中所收录的版本为底本,《本草衍义补遗》以明嘉靖十五年《丹溪心法附余》中收录的内容为底本,《丹溪手镜》以明代天启元年刊本为底本,《丹溪治法心要》以清代宣统元年刻本为底本,《脉因证治》以清代周学海编辑的《周氏医学丛书》中收录的版本为底本。 原书均为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