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儒家经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方的教科书,书中强调 诚意 正心 对当代人思维提升、行为处事有教育和启迪作用。宋代朱熹将《大学》进行了注释和补充,编成《大学章句》。 此次影印出版的《宋本大学章句》为线装形式,共一函一册。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刻本,全彩高仿真技术,原大尺寸影印。原书板框高25厘米,宽17.5厘米,一卷,半页八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此宋刻本传世极罕,曾藏于铁琴铜剑楼,书上钤有 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 菰裏瞿鏞 鐵琴銅劍樓 诸印。42筒子页。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所写。荀子主张 法后王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孟子创 性善 论,强调养性;荀子主 性恶 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些都在《荀子》一书中得以体现。
焦循晚年重要学术著作。焦氏认为《孟子》一书阐发易学的 通变神化之道 及易学 感而遂通之性 ,遂以疏解赵岐 章句 为主,博采经史传注,参考清初顾炎武、毛奇龄、王引之等有关《孟子》六十余家,稽考编撰而成。阮元称该书 多下己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