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内经知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1 条评论 )
    • (明)李中梓 /2019-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内经知要》为李中梓所撰。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有名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内经知要》是其影响较大的著作,对《黄帝内经》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 ¥9.3 ¥16 折扣:5.8折
    • 脾胃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5 条评论 )
    • (金)李杲 /2019-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脾胃论》(1249 )金.李杲(东垣、明之)著。全书三卷。作者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全书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 ¥7 ¥12 折扣:5.8折
    • 中藏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汉)华佗 /2022-08-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旧题华佗撰,成书年代不详。关于本书的记载,始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题日《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本书真伪考辨虽然众说纷纭,但其以脉证为核心的寒热虚实的脏腑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其独树一帜的以脉证形气决死生,以脏腑辨证为中心的学术思想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特别是“贵阳贱阴”学说,对后世医家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张景岳等影响深远。 全书分为上卷、中卷、下卷。上卷、中卷四十九论,论述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辨证方法,下卷附疗诸病药方六十八道。全书禀承《内经》《难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和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创新并发展了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的理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赅备的临证实

    • ¥9.3 ¥16 折扣:5.8折
    • 难经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14 条评论 )
    • (战国)扁鹊 撰 /2018-07-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难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编撰而成。其中一难至二十二难讲脉学,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难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讲针法。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6.5 ¥10 折扣:6.5折
    • 神农本草经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6 条评论 )
    • 佚名 /2022-02-01/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再出注。

    • ¥5.8 ¥12 折扣:4.8折
    • 汤头歌诀 汪昂 著
    •   ( 1 条评论 )
    • 汪昂 著 /2018-02-01/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汤头歌诀》古代汉族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 ¥9.6 ¥18 折扣:5.3折
    • 黄帝内经·灵枢 广东科技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佚名 /2022-02-01/ 广东科技出版社
    • 《灵枢》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也是如今中医学者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2卷,共计81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法等内容,其中关于经络腧穴和针刺疗法的论述颇为翔实,是后世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由于《灵枢》成书较早,又经后世多次传抄翻刻,不免产生诸多脱、衍、讹、误,学术界也一直致力于其校勘和考证工作。其中,河北医学院联合国内多家单位,以明代赵府居敬堂刊本为底本,广泛参考历代刻本,并结合多个名家注校版本,对《灵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校勘、注释,并编成《灵枢经校释》(以下简称《校释》)一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推崇。 因此,《黄帝内经·灵枢/中医经典掌中宝》以《校释》(第二版)为主要参考,并旁参其他现行版本,将《灵枢》整理为小册,方便学者随身携带,时时诵读。整理过程对个

    • ¥9.1 ¥15 折扣:6.1折
    • 黄帝内经·素问 广东科技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佚名 /2022-02-01/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现存非常早的一部医学专著。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至两汉之间。《黄帝内经·素问》原书共9卷,81篇,内容广博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主要论述了人体养生气功理论、人与自然相应学说、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的望闻问切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以及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中医经典掌中宝》校对整理过程谨遵忠实于原文的原则,对个别词句或字与别本不同而显系错讹者,以1958年9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

    • ¥9.1 ¥15 折扣:6.1折
    • 汤头歌诀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汪昂 /2022-02-01/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汤头歌诀》,清代汪昂撰,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汪昂(1615-1695),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汤头歌诀》选录300余首常用方剂,编为202首方歌,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杀虫、痈疡、经产20类,后附便用杂方。

    • ¥4.8 ¥12 折扣:4折
    • 十四经发挥 (元)滑寿 著 著
    •   ( 2 条评论 )
    • (元)滑寿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 ¥5.4 ¥10 折扣:5.4折
    • 十四经发挥 (元)滑寿 著 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 ¥5.4 ¥10 折扣:5.4折
    • 十四经发挥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元)滑寿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 ¥5.4 ¥10 折扣:5.4折
    • 十四经发挥 (元)滑寿 著
    •   ( 5 条评论 )
    • (元)滑寿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 ¥6.5 ¥10 折扣:6.5折
    • 玉楸药解 校注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黄元御 /2024-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玉楸药解》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与《伤寒》《金匮》未载之药物,兼及前贤得失,为专论药物的著作,所论药物291种,分为草部、木部、金石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杂类部。每药先述性味、归经,后述主治、功效、用法,尤其能结合临床阐述每味药的特点。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6.4 ¥12 折扣:5.3折
    • 玉楸药解 校注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黄元御 /2024-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玉楸药解》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与《伤寒》《金匮》未载之药物,兼及前贤得失,为专论药物的著作,所论药物291种,分为草部、木部、金石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杂类部。每药先述性味、归经,后述主治、功效、用法,尤其能结合临床阐述每味药的特点。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6.7 ¥12 折扣:5.6折
    • 玉楸药解 校注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黄元御 /2024-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玉楸药解》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与《伤寒》《金匮》未载之药物,兼及前贤得失,为专论药物的著作,所论药物291种,分为草部、木部、金石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杂类部。每药先述性味、归经,后述主治、功效、用法,尤其能结合临床阐述每味药的特点。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7.9 ¥12 折扣:6.6折
    • 玉楸药解 校注版 [清]黄元御 著 田思胜 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黄元御 /2024-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玉楸药解》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与《伤寒》《金匮》未载之药物,兼及前贤得失,为专论药物的著作,所论药物291种,分为草部、木部、金石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杂类部。每药先述性味、归经,后述主治、功效、用法,尤其能结合临床阐述每味药的特点。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6.4 ¥12 折扣:5.3折
    • 玉楸药解 校注版 [清]黄元御 著 田思胜 编
    •   ( 0 条评论 )
    • [清]黄元御 /2024-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玉楸药解》诠释仲景常用方药与《伤寒》《金匮》未载之药物,兼及前贤得失,为专论药物的著作,所论药物291种,分为草部、木部、金石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杂类部。每药先述性味、归经,后述主治、功效、用法,尤其能结合临床阐述每味药的特点。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6.4 ¥12 折扣:5.3折
    • 濒湖脉学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6 条评论 )
    • [明]李时珍 /2022-02-01/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 ¥2.9 ¥6 折扣:4.8折
    • 医学三字经 (清)陈修园 著 著作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 ¥8.1 ¥15 折扣:5.4折
    • 医学三字经 (清)陈修园 著 著作
    •   ( 0 条评论 )
    • (清)陈修园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 ¥8.1 ¥15 折扣:5.4折
    • 医学三字经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清)陈修园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 ¥8.1 ¥15 折扣:5.4折
    • 医学三字经 (清)陈修园 著
    •   ( 2 条评论 )
    • (清)陈修园 著 /2018-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 ¥9.8 ¥15 折扣:6.5折
    • 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 著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明]李时珍 /2022-02-01/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李时珍(1516—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一代医学巨匠,对中国医学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所著《本草纲目》举世皆知,推动了中医本草学发展,也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的瑰宝,其《濒湖脉学》一书,也是《脉经》之后,为世人推崇的脉学著作之一。自序述著书宗旨:“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宋代后,习医者多以《脉诀》为入门教材,因《脉经》文义晦涩,而《脉诀》采用歌诀形式撰写,便于理解与习诵,所以虽言词鄙俚,谬误颇多,仍是初习脉学者的读本。李时珍为纠正《脉诀》之误,总结《脉经》与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濒湖脉学》,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文体亦采用韵语,“以便习读,为脉指南”。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二十七种脉,主体

    • ¥2.4 ¥6 折扣: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