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造像拓本。一名《石桥五百尊罗汉像》。主要收录清嘉庆年间常州天宁寺五百罗汉碑刻,为清初拓本,书后有嘉庆戊午刘权之赞,胡观澜跋。拓本人物刻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目前已知较早的碑刻五百罗汉代表作。现据清拓本影印。
本书作为赏石艺术的奠基之作,阐述了一种赏石艺术理论,阐明了一种赏石艺术理念,为赏石艺术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为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融铺就了一条道路,为新时代大众赏石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观赏石艺术品也从身份的焦虑转向了身份的自觉。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飞鸿堂印谱》,四函十六册,汪启淑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至三十年(1765)间编辑,与《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
御题棉花图,又称 棉花图 ,清方观承编,清高宗弘历题诗。本书为石刻拓本,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有图十六幅,阴文线刻,线条精细,通俗易懂,是当时倡导和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其画法之精妙,刻技之多样,捶拓之精工,足以反映我国古代文化之深邃。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备加赞许,反复诵读,执笔为每图题七言绝句,共十六首,皆称颂农桑之语。
本书作为赏石艺术的奠基之作,阐述了一种赏石艺术理论,阐明了一种赏石艺术理念,为赏石艺术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为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融铺就了一条道路,为新时代大众赏石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观赏石艺术品也从身份的焦虑转向了身份的自觉。
......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学山堂印谱》,两函十册,张灏辑明代印人篆刻,于崇祯初年编成。与《飞鸿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