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十卷,元左克明编。《古乐府》比较全面地辑录了上古至陈隋时期的乐府诗,并追溯其源。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古乐府》晚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郭书有所借鉴,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四库提要认为《乐府诗集》 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 ,而《古乐府》 务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 。该书选用元至正刻本作为底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为乐府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帮助人们阅读和了解古乐府诗的好读本。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此次出版,《五百四峰堂诗钞》部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影众香亭刊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同时参校同治间刊本、光绪间刊本,因诸本异同多为传刻中出现的形近而讹,故径改而未出校勘记。《五百四峰草堂续集》部分则以微尚斋所刊本,标点整理。鉴于黎氏尚有不少稿本、题画诗流传于世,对于研究黎氏诗文颇具价值,故整理过程中又从哥伦比亚图书馆藏《五百四峰堂诗稿》、上海图书馆藏《黎二樵未刻稿》、苏文擢编《黎简先生年谱》、广东图书馆等编《黎简谢兰生书画》、梁基永编《黎简》及叶恭绰《全清词钞》等文献资料中,辑録上述刊本所无的诗歌、文章及词作等,成《集外诗文辑佚》一卷。此次出版的由清朝所*、黎简和闫兴潘共同整理的这本为《黎简集(上下)(精)/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01-09 回到 跳舞 :舞蹈研究的存在论之根 / 刘柳 10-12 从拳击到钢管舞:浅谈从运动中观察阶层与性别文化的可能性 / 徐翔宁 13-15 古罗马哑剧舞蹈 世界上早的流行舞蹈 / 何彦霄 16-18 李小龙:街舞界的超级英雄和文化图腾 / 王晴 汪亭存 19-21 用流行舞蹈去讲故事 专访舞者小船/ 何彦霄 22-24 神话中国丨 物证优先 说夏启、商汤 兼谈《山海经》 右手操环 之真相 / 叶舒宪 25-27 振动的生态丨身体与地质交织的时间感知 / 邢丹 28 主题书单丨舞蹈研究
虞晓白校注的《芥舟学画编/艺文丛刊》,清沈宗骞*。凡四卷:卷一、卷二论山水,分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等十六篇,持论明晰透彻,有条不紊。 卷三论传神,分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等十篇,总结了古今人物画经验。卷四共三篇,即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泛论人物画经验及工具的选用。《芥舟学画编》为沈氏潜心画学三十年之成果,其文词富赡,理法兼备,堪称清代*重要的画论*作之一。
《梦幻居画学简明》五卷,画论。清代郑绩撰于 1866年。以画科为编次分论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主张绘画应反映现实,以形为神,形神兼备。 提出 立意 、 品格取韵 。画山水,不能 忽格于形象 ,又不能 描摹虽似而品类无神 。画花卉,要求 合而观之,则一气呵成。深加细玩,复神理凑合 。画禽兽,要求 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具有生气 。画人物,要求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并要肖其品 。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学习古琴的传奇经历和体会,其中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还有关于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关联。全书分为五章,*章《另一个世界》记叙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会跟随古琴师王迪学习的经历,以及与许多古琴大师的交往;第二章《乐器》则从琴体、漆与断纹、古琴作坊、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方面谈论古琴本身;第三章《远古及传说》是通过历史故事讲述古琴的文化传承;第四章《桃源梦》集中谈论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关系,*后一章是《琴谱和弹奏技巧》。由于作者是外国人,从小学习欧洲古老的鲁特琴,而她在中国学习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个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斋这样的一流大师,所以她的这部作品就有一种生动的感性,一种特别的味
方薰等*的《山静居画论(外1种)》是一部绘画论*,约成书于1780年前后。这本书是随感式的杂录,没有明确的体例,但能不袭陈言,自出机杼,值得重视。对代代因袭的 气韵生动 ,对晚明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对绘画的意境和形神理论,以及风格、传承等,颇有独到之见。
《燕闲清赏笺》为作者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之五。该书涉及器物广泛,有古铜器、玉器、瓷器的辨识与鉴赏;有历代碑帖、绘画、古琴的鉴别与赏玩。 有文房四宝的品藻,并详叙了葵笺、宋笺、松花笺等的制法,细述了20余种文房器具的构造。此外,还有各种名香的品评、制法等。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艺文丛刊》,清代王澍撰。《淳化祕阁法帖》是宋代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清代王澍的《淳化祕阁法帖考正》在前人基础上,对《淳化祕阁法帖》作者、真伪、释文、历史背景等做了系统的梳理考证,是研习《淳化祕阁法帖》的重要书学*作。
包世臣*的《艺舟双辑(上下)/艺文丛刊》 论文 四卷,多评析古文作法和作者所崇向者,亦录所作书序,及碑版等。其中有书信、题词、书跋、诗序、行状等体裁,皆包氏文彩之精华。 论书 二卷(别名《安吴论书》)为阐述学书的方法。上卷分《述书》上、中、下等三篇,及《历下笔谈》、《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与《论书*句》等,下卷有《(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以及诸题跋杂论等,均包氏论书之精华。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幽梦影》共两百多条关于人生感悟和自然静赏的格言,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此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清初一百多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很大。作者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作等身,也是清代刻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