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碑刻造像拓本。一名《石桥五百尊罗汉像》。主要收录清嘉庆年间常州天宁寺五百罗汉碑刻,为清初拓本,书后有嘉庆戊午刘权之赞,胡观澜跋。拓本人物刻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目前已知较早的碑刻五百罗汉代表作。现据清拓本影印。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飞鸿堂印谱》,四函十六册,汪启淑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至三十年(1765)间编辑,与《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
御题棉花图,又称 棉花图 ,清方观承编,清高宗弘历题诗。本书为石刻拓本,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有图十六幅,阴文线刻,线条精细,通俗易懂,是当时倡导和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其画法之精妙,刻技之多样,捶拓之精工,足以反映我国古代文化之深邃。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备加赞许,反复诵读,执笔为每图题七言绝句,共十六首,皆称颂农桑之语。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学山堂印谱》,两函十册,张灏辑明代印人篆刻,于崇祯初年编成。与《飞鸿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
此次出版,《五百四峰堂诗钞》部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影众香亭刊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同时参校同治间刊本、光绪间刊本,因诸本异同多为传刻中出现的形近而讹,故径改而未出校勘记。《五百四峰草堂续集》部分则以微尚斋所刊本,标点整理。鉴于黎氏尚有不少稿本、题画诗流传于世,对于研究黎氏诗文颇具价值,故整理过程中又从哥伦比亚图书馆藏《五百四峰堂诗稿》、上海图书馆藏《黎二樵未刻稿》、苏文擢编《黎简先生年谱》、广东图书馆等编《黎简谢兰生书画》、梁基永编《黎简》及叶恭绰《全清词钞》等文献资料中,辑録上述刊本所无的诗歌、文章及词作等,成《集外诗文辑佚》一卷。此次出版的由清朝所*、黎简和闫兴潘共同整理的这本为《黎简集(上下)(精)/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糜砚斋印存》,王禔篆,宣和印社1943年刊行。编者选取王禔所刻闲章近200方辑录为一函四册,每方印都附有边款。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钟矞申印存》,钟以敬篆,1935年刊行,一函四册。共收录105方印,都附有边款。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二弩老人遗印》,方去疾编辑,一函一册,宣和印社1953年刊行。此谱收录赵时棡自用印55方,绝大部分附有边款,其中近一半为赵时棡自刻,还有当时篆刻名家及赵氏弟子为其所作印章。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宝印斋印式》,汪关辑并篆,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共一函两册。*册收录汪关藏印,第二册收 汪关甲寅新制 印章,个别印章有材质说明。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宝砚斋印谱》,林皋篆,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编成。此谱一函两册。*册收录名家序言,第二册收录林皋篆刻作品。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学习古琴的传奇经历和体会,其中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还有关于古琴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关联。全书分为五章,*章《另一个世界》记叙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会跟随古琴师王迪学习的经历,以及与许多古琴大师的交往;第二章《乐器》则从琴体、漆与断纹、古琴作坊、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方面谈论古琴本身;第三章《远古及传说》是通过历史故事讲述古琴的文化传承;第四章《桃源梦》集中谈论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关系,*后一章是《琴谱和弹奏技巧》。由于作者是外国人,从小学习欧洲古老的鲁特琴,而她在中国学习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个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斋这样的一流大师,所以她的这部作品就有一种生动的感性,一种特别的味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外译系列》计划选取收录一百个左右经历了多年推敲检验、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京剧剧目,全面、系统、立体的延续记录戏曲艺术兼顾文学剧本、音乐乃至表演动作、舞台调度、舞台美术的 综合路线 传统,吸收近年来京剧艺术研究和跨文化交流沟通中的*成果,全部做到英汉对照。每个剧目独立成册,计划共100册,十册为一辑,按辑出版(现*辑已出)。 编写具体可分为导赏写作与文化阐释、翻译两方面。前者是在前辈艺术家、理论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地、深入浅出地阐述每个剧目的舞台艺术。具体编写分为剧情梗概、剧本文学、演出情况、主要艺术特点赏析、音乐伴奏、主要人物造型及道具六大块,涉及剧目历史背景(故事出处、人物介绍),文化(典故注释、表演精讲、戏曲美学)解读,名段(以五线谱、简谱对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