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是我国古老的预测吉凶的方法之一,位列三式之首。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之一,以清康熙内府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共分为两部分:直指和析义。直指简明扼要地介绍六壬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析义则对六壬所可能产生的每一课(以六十甲子纪日配每日十二个时辰共可得720课)的意义进行了分课解释。 整理者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前提下,用通俗的语言及实例对全书做了详尽分析,逐课讲解,便于雅俗共赏,是六壬研习者案头推荐之书,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算经十书》系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十部数学典籍,这十部典籍分别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数》《辑古算经》《缀术》《夏侯阳算经》。这十部算经包含汉初到唐末一千年中的数学名著,是中国隋唐时代的官定算学教科书,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必不可少的文献。然而《缀术》北宋时已经亡佚,南宋重刻时,为了补足十书的数目,便把《数术记遗》放进去,形成了现今的《算经十书》。上世纪六十年代,书局出版了由钱宝琮先生点校整理的《算经十书》,是《算经十书》的*个学术整理本,长久以来被视作科技类古籍整理的典范。 钱宝琮(1892 1974),字琢如。系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其著作有《古算考原》、《中国算
焦循以易学、数学、戏曲理论研究著称。本书主要收录《里堂家训》《吴氏本草》《相宅新编》《剧说》《花部农谭》《忆书》《里堂札记》等9种,内容多涉及家训、医药、戏剧、曲论等,是研究焦循戏曲等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该书包括五种古籍:《郭氏元经》《璇玑经》《阳明按索》《佐元直指》《三白宝薄》。整理分三册出版:上册含第一、二、三种,中册含第四、五种,下册含附录(《八宅明镜》)一种。前五种即明江孟隆辑《选择丛书集要》。《郭氏元经》,晋郭璞著,为诸神煞之汇总。《璇玑经》,晋赵载著,主要对《郭氏元经》进行补充和说明。《阳明按索》,明陈复心著,是将郭氏的干支神煞以八方九宫之图式逐年逐月标示出来,便于查找使用。《佐元直指》,明刘伯温著,除增加若干选择神煞外,还增加了少量修报趋避等内容,实为选择学(择吉)中论述最为完善者之一。《三白宝海》,元幕讲禅师著、明江孟隆辑,亦为主要介绍择吉之术的书,对研究玄宫飞星法者极有帮助,值得一读。 《八宅明镜
《算经十书》系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十部数学典籍,这十部典籍分别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数》《辑古算经》《缀术》《夏侯阳算经》。这十部算经包含汉初到唐末一千年中的数学名著,是中国隋唐时代的官定算学教科书,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必不可少的文献。然而《缀术》北宋时已经亡佚,南宋重刻时,为了补足十书的数目,便把《数术记遗》放进去,形成了现今的《算经十书》。上世纪六十年代,书局出版了由钱宝琮先生点校整理的《算经十书》,是《算经十书》的*个学术整理本,长久以来被视作科技类古籍整理的典范。 钱宝琮(1892—1974),字琢如。系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其著作有《古算考原》、《中国
《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 次汇集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新版,李零教授对全书有所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 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在本书中,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有限的:我们讨论的主题只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数术方技”(而不是整个“方术史”),并且讨论的重点是放在有关的考古发现上(而不是传世文献上)。但我们希望借这种研究, ,可以弥补现存古代思想史研究在“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并纠正因此而造成的一些误解;第二,可与晚期的有关文献相印证,用以衔接此类思想的后续发展;第
《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 次汇集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新版,李零教授对全书有所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 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在本书中,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有限的:我们讨论的主题只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数术方技”(而不是整个“方术史”),并且讨论的重点是放在有关的考古发现上(而不是传世文献上)。但我们希望借这种研究, ,可以弥补现存古代思想史研究在“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并纠正因此而造成的一些误解;第二,可与晚期的有关文献相印证,用以衔接此类思想的后续发展;第
《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 次汇集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新版,李零教授对全书有所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 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在本书中,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有限的:我们讨论的主题只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数术方技”(而不是整个“方术史”),并且讨论的重点是放在有关的考古发现上(而不是传世文献上)。但我们希望借这种研究, ,可以弥补现存古代思想史研究在“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并纠正因此而造成的一些误解;第二,可与晚期的有关文献相印证,用以衔接此类思想的后续发展;第
六壬是我国最古老的预测吉凶的方法之一,位列三式之首。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之一,以清康熙内府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共分为两部分:直指和析义。直指简明扼要地介绍六壬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析义则对六壬所可能产生的每一课(以六十甲子纪日配每日十二个时辰共可得720课)的意义进行了分课解释。整理者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前提下,用通俗的语言及实例对全书做了详尽分析,逐课讲解,便于雅俗共赏,是六壬研习者案头推荐之书,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