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笔记,历来享有很高声誉。其内容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资料极为丰富。不仅如此,前人还称赞此书 考据精确,议论高简 ,誉之为 南宋说部之首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另外四种版本作为参校本,并充分吸收以往的校勘成果,因此文字和标点都可信赖。书后附有参考资料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在小说系统中,横空出世的百回本《西游记》具有绝高的艺术品位,以及无限的文化阐释空间,但归根到底,它也只是故事演化传播史上的一个坐标。 各种 西游 戏曲、说唱、图像资料,长期活跃在民间百姓的口头,根植于文化精神深处,体现了民间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叙事智慧,演绎出封闭时空中的 西游故事 。 以本书所收宝卷为例,这些用于特定宗教仪轨中宣唱的科仪文本与百回本《西游记》存在互文关系,却又自成体系,它们基于民间宗教实践的内驱力,遵循自身的叙述逻辑,并在传播上形成闭环。 从文本形态来说,宝卷的早期作品多数较为简略,故事仅具梗概,如《长生宝卷》《西藏宝卷》等。有些则只是选择某一故事元素,如《江流宝卷》《唐王游地府》《进瓜宝卷》等,只是围绕某人、某事展开情节,但往往又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当中加入不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诗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清四库馆臣曾评论说: 金元之间,学有根底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王若虚生前撰述曾分别结为《慵夫集》、《滹南遗老集》、《尚书义粹》。历经岁月,《慵夫集》今已亡佚,仅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和《尚书义粹》残本。本书以畿辅丛书为底本,吸收前人校对成果,对《滹南遗老集》作了全面标点、校勘;复经努力搜求,辑入、整理了《尚书义粹》残本,是目前录文极全的王若虚著述整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