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z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汉魏以来,文人别集日益繁多,学者难以遍读,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文选》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按体裁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 《文选》选文注重文采,以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多录骈偶之作,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精华,被《四库
《集韵》宋丁度等奉敕撰,为我国历史上较重要的韵书之一。书成于宝元二年(1039)。因《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宋仁宗命丁度、李淑典领,与郑戬、贾昌朝、王洙等人共同重修《广韵》,尽量增加字数,更名《集韵》。《集韵》共分十卷,计平声四卷,上、去、入声各两卷,共206韵,与《广韵》相同。《集韵》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比《广韵》都有增广。其广收异体字,共收字53525,比《广韵》多两万余字。并新增又音,保存了当时的时音和方音。并广收训诂。《集韵》可谓韵书之总汇,为研习语言文字之学不可不读之书也。
本全集收录王安石撰著和编纂的全部文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采用简体横排的方式整理出版。另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作为附录,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位历史大人物。 全集中有传世完整文本的著述,所用底本一般采用刻印时间较早、校刻精良的善本,并以不同系统的版本作为参校本。全集所收的辑佚文字,尽量参考前贤时彦的相关成果,做一些修订,并综合做出一些编排方面的调整。
自清初以来,词学界关于词体的起源、声诗与词的关系、诗词的分界、词调的分类、词体的定格和词韵的标准等问题的争议,皆由于缺乏高度学术规范的词谱所致。本书重新对唐宋词调进行增补、考订和辨析,收入词调400余个,为词学研究和填词提供了一部格律规范的谱系。书后附录《词韵》,便于翻检。
《船山全书》皇皇十六大册,一千余万字。前十五册为船山著述,其中*至八册属经部,涉及易、书、诗、礼记、春秋、四书六个领域,包括《周易内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稗疏》《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等18种著作。第九册收《说文广义》,为小学。第十、十一两册为史部,包括《读通鉴论》《宋论》等6种著作。第十二、十三两册为训释诸子佛道杂著类著作,包括《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老子衍》《庄子解》《庄子通》《相宗络索》等十四种。第十四册为楚辞诗评类,包括《楚辞通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四种。第十五册为船山诗文集数十种。第十六册为相关资料汇编,收入历代船山传记、年谱以及船山著述历代出版情况与重要研究文献之节录并附《船山全书编辑纪事》。 《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全书收录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按原书《订补说明》改正讹误,增补案语,补遗篇目依原书编次体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数21套)。索引同时修订,包括《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两套,按音序与笔画排列,便于查检。版式重排,原书双行小字改单行,精美简洁,适于阅读。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分为24门,分别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故后人合之称为 三通 。 三通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献通考》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z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点校本《文献通考》,以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武英殿校刊本为底本,以余谦补修本(简称元本)、慎独斋本(简称慎本)、冯天驭本(简称冯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简称局本)刻本为校本,并查阅《通考》所用的其它书籍,吸收近人校勘成果
《蕙风词话》是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的论词代表作。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当有 词心 ,强调 真 ,但亦不废学力,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这部词话被誉为 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 。
Array
《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明代《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整理编校而成。除了对于卷次顺序略有调整以外,具体篇章编排次序则保持了底本原貌;并将底本未刊或王阳明的散佚诗、文、语录及相关题跋、祭文、传记资料,分类增补或附录在相应卷次之下,共计78篇。这样的编排一方面保留了历史权威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的重要总结。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含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等主要部分。其高远飘逸的文字与艺术理论并增美感。《书法雅言》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等部分。将书法艺术与人格体悟相交融,既是书法鉴赏经验的总结,也为书法爱好者精进之指导。
晏殊《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晏几道《小山词》,代表作如《临江仙》、《鹧鸪天》等,与作者生平相关,偏向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二晏词为北宋婉约词之经典。
《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时史料典故,是一本私人撰录的实录。全书共一百卷,记载明朝典制沿革、稗史异闻、史乘考误。以万历十八年翁良瑜雨金堂初刻本为底本,以万历庚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广雅书局本为校本,同时参校了《明实录》《明史》《国朝献征录》《古今万姓统谱》《弇州山人续稿》《弇州史料》等相关文献典籍。 《弇山堂别集》为《王世贞全集 正编》所收内容之一。 《王世贞全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 的成果。王世贞为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诗文名于世,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曾以 文必西汉,诗必盛唐 相倡,以期振兴明后期文风。晚年诗文以恬淡为宗。史学造诣亦深,喜访朝家故典,晚年得见内府秘籍,著述甚丰,亦颇具见解。 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人物的王世贞,去世后从未有全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李白全集注评(上中下)(精)》是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注释、评笺和品评,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唐宋时期,可以称为古代小品文的成熟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元结的道州诸记,可称为山水小品的典范;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写有一些清丽俊逸的小品文;两宋之际,出现了大量的笔记小品,如苏轼的《东坡志林》、欧阳修的《归田录》、洪迈的《容斋随笔》、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这些笔记小品质朴自然,生动有趣,在唐宋文学中大放异彩,是唐诗宋词之外一种重要的文学体式。 唐宋时期作为古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期和成熟期,唐宋散文既有严肃正统的古文,又有闲雅清淡的小品,互动竞荣。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为杰出代表的古文 八大家 ,把古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唐宋散文的发展又是多元的,长期以来, 唐宋八大家 盛名 遮蔽 了其他散文家,有些读者甚至不知道白居易、黄庭坚、杨万里的散文存在。 《唐宋小品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