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相与论学的有张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全称 北宋五字 。南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体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此同时,也有以陵九洲为代表的理学别派与之对峙。南宋末,朱学确立了主导地位。元代理学北传,流播地区更广。 《张载集:理学丛书(繁体竖排)》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truth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
Array
Array
《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首次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中*秀的作品,首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它通过蒋兴哥与王三巧夫妻悲欢离合的经历,表现了当时商人家庭的男女关系,反映出新兴市民思想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突,突出了感情与贞节观念的对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也是一篇著名的小说,它以嘉靖年间轰动朝野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写沈炼父子与奸相严嵩的斗争,褒忠斥佞,正气凛然。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沈小霞妾闻淑女的形象,勇敢泼辣,机智聪慧,个性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书中其他话本如《滕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如海洋,诗国神游,可取一瓢而饮。全书分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共探讨了108个艺术问题,几乎将古今中外诗歌理论悉数收入囊中。每文以一个艺术问题一首诗为中心,旁征广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量;纵向适当联系 五四 以来包括当代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创作,横向适当联系西方的文论与诗论,力求汇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增强时代感与当代性;以文学小品的笔法撰写诗歌赏析文字,力求学术的通俗化、文学化与个性化,增强可读性。可作诗词爱好者、教学者与创作者以及大、中学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晚清著名洋务人士钟天纬现存的文稿及函电稿的汇编,大多未公开刊发。其文稿多为格致书院课艺答卷,借鉴西方经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提出中国由弱致强的发展之道。尤其是以文化视角剖析中西所以强弱的根源,是研究中国晚清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后期所著教育文稿及章程,实为创新中国基础教育之嘀矢,也是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史的重要史料。函电稿以与盛宣怀往来信函居多,盛宣怀急切需要了解的汉阳铁厂的建设情况,以及盛宣怀欲办的铸银钱、创办矿务学堂、创办南洋公学等几件大事,也都有较详细的反映。因此,本集对于盛宣怀的深入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徐一夔集(精)》是 浙江文丛 系列之一。 徐一夔(一三一九 一三九九),字大章,号始丰,台州天台人。通经学,擅文名。元季曾任嘉兴府学助教,与宋濂、王樟、刘基等交游。及明太祖平定江浙,入诰局,与杨维祯等同撰诰文。洪武初尝预修《大明集礼》、《大明日历》,後任杭州府学教授以终。着有《始丰稿》、《艺圃蒐奇》等。 是书即据《始丰稿》整理而成,几十四卷,自卷一至卷三为前稿,自卷四至卷十四为後稿,皆杂文无诗。一夔之文谨严有法度,无季冗沓之习。其杂述如《辨钱塘铁箭》等精于考核,则又足资辨证。《始丰稿》有《四库全书》本及《武林往哲遗着》本。《武林往哲遗着》本卷末另有补遗一卷、附录一卷、续附录一卷,此次整理据以为底本,而校以《四库全书》本,并新增续补遗一卷、新附录一卷。
本书收录鲁迅和许广平的散文、杂文、书信等共20万字。鲁迅部分收录散文20篇,多为忆旧怀人之作;杂文25篇,多为文史漫谈。许广平部分收录散文16篇,多为自述和怀人之作;另收录与胡适、周作人、蔡元培等书信十余通。
原作者是李贽(号卓吾)。1960年,厦门文史研究者林颂著书立说,力挺龚显鹤,称 古典小说《荔镜记》出自晋江李贽之手 ,传说他因为与一个潮州友人争论陈三五娘籍贯问题,连夜赶写这部奇书。泉州知名学者李少园曾撰文称,上世纪50年代从日本发现并传回的古本《荔镜记戏文全集》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刊行的,虽然写着 合潮、泉两地的《荔支记》而成 ,但与李贽两次奔丧的时间相吻合。奔丧是 李贽成人后weiyi逗留故乡的一段较为空闲的时间,为期6年,他奔丧结束恰恰是1566年,当年《荔镜记》刊刻问世。 也有学者指出,这出戏以反对封建婚姻为主旨,与李贽主张婚姻自由有相通之处,但不能以此作为直接证据而断定是他的作品。并且《荔镜记》属于复古派文风,与李贽反复古的泼辣文风格格不入。李贽去世后,其名声大振,悼念诗文绵绵不绝,明代潘
本书为黄苗子和郁风夫妇的合集,主要收录了他们夫妇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艺坛人物交往的回忆性文字。除了散文,黄苗子的小品文也颇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还选取了黄苗子谈美食、历史和人物的文章。黄苗子和郁风不仅同为作家,也同为艺术家,被誉为艺术界的 双子星座 ,他们与艺术界人士交往广泛,记述与他们交往的忆旧怀人的散文语言质朴,真实可感,具有可读性。
本书为老舍胡絜青夫妇的散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们怀人忆旧主题的散文,其中老舍30篇,以老舍回忆半生在外漂泊的生活和叙写身边的人物为主,另收录了少量的杂谈。胡絜青13篇,以回忆老舍的生平创作和叙写于非闇、齐白石、丁聪等画坛人物为主。
《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收录唐五代李璟、李煜、温庭筠、韦庄、和凝等21位名家词集,实际是覆盖了《花间集》的18人,并增加李璟、李煜、韩偓三人作品。共20卷(李璟李煜词合为一卷),每一家之后均有王国维自作跋语,考订词人生平、词集版本,品题得失,比较高下,从中可以窥视王国维选词观与词学思想,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此次整理出版,我们除了点校原文外,还着重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为每位作者撰写小传,二是从王国维《人间词话》(含《补遗》、《手稿》)、《词录》、《庚辛之间读书记》等其他各种著作中辑出与此二十一家相关文字,附于相应词作之后,以进一步综合体现王国维氏之词学审美,便于读者欣赏、理解。书末附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二书的作者张岱,早年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明亡以后,他选择隐居山中,发愤著书,终身不仕。这两部作品,正是他用 梦忆 、 梦寻 的方式来回忆往昔、追念故国,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挚的情感。《陶庵梦忆》一书,集中对昔日生活中的琐事展开回忆,内容涉及当时市井生活、风土人情的诸多方面,如市井茶肆酒楼风貌,说书演戏、放灯迎神等民俗活动,以及书法绘画、民间工艺等等,其中很多是作者亲眼所见,篇幅短小精炼,文笔清新,极富情韵。《西湖梦寻》则集中谈论西湖掌故,张岱久居杭州,对西湖景点如数家珍,对书中列举的众多古迹,不仅概括讲述其起源和发展,还引录大量相关诗文,足资后人参考。
本书以上海图书馆藏乾隆二十五年王琦宝笏楼刻本为底本影印,内有顾廷龙先生于1940年过录的何义门校宋本《李长吉集》时的批校。 王氏宝笏楼本是乾隆以来《李长吉歌诗》的通行本,何焯以宋本《李长吉集》校勘此本,其学术性不言而喻。又得著名版本学家兼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亲笔过录,后有顾廷龙先生落款长跋。查其时间,正与沈津先生所编《顾廷龙年谱》记载的相应时间顾先生的活动相吻合,即此书以实物印证了《年谱》的内容。可谓集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
本书属浙江文丛系列,是晚清诗人施补华诗文集。施补华久在西北军前,其诗文对于清末西北军政行世多有涉及。本次整理,收入施补华《泽雅堂文集》八卷、《泽雅堂诗集》六卷、《泽雅堂诗二集》十八卷、《岘傭说诗》一卷,以光绪十九年(1893)陆心源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整理。
本书是 张岱全集 之一种,系张岱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的全新深度整理本。《陶庵梦忆》以清乾隆王文诰刻八卷本为底本,校勘了清及民国共18个版本,校勘记近500条,其中中科院图书馆所藏抄本为现存一种刻本之前的抄本,保留了不少因政治原因而被迫删改的 违碍 字句,接近张岱著作原貌,这次整理纠正了通行本的不少错误,在校勘精度和广度上较之之前版本有很大提升。《西湖梦寻》则以康熙张氏原刻本为底本,校以光绪刻本及相关地志、文集等。两书整理皆严格依照底本,不作丝毫文字删减,《陶庵梦忆》王文诰评和《西湖梦寻》王雨谦评亦全文收入。全书还附有两书彩色书影22幅、西湖风景古画20幅,除了给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版本信息和相关知识外,也极大提高了本书的观赏性。
《尔雅》是儒家经典 十三经 之一,是现存中国古代词典,相当于 古汉语分类词典 ,收录词汇四千多个,按类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十九篇。古人注释经典,主要依据《尔雅》和《说文解字》。 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是清代注释《尔雅》的重要著作之一,开启了清人重新注疏十三经的先声,从此以后,才有各种新的经疏陆续出现。 《尔雅注》是郭璞用力甚勤的一部著作,后世雅学皆以郭注为宗,邵晋涵《尔雅正义》据唐石经及宋本、他书所引,校勘《尔雅》正文和郭璞注,广采汉晋诸家训诂与郭注比较,相同的会通其说,相异的博其旨趣,并对郭注谨慎阙如之处进行补注。引经证注,辗转旁通,稽考声韵,辨别名物,并随文发明经注体
《管子》二十四卷,传古楼据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十年赵用贤 管韩合刻本 影印,系四部要籍选刊子部的*种。 赵用贤本《管子》在宋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校勘精审,刊刻精美。万历以后《管子》的许多重要版本,如《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都以赵用贤本为底本。而今去万历日远,明刻本越发为世所重,管韩和刻本《管子》为几大图书馆深藏善本书库,已难一见。 《管子》,旧题管仲撰。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当是管仲及其以后门人递相累增而成。《管子》在先秦诸子中是比较独特的一部书,因其兼采诸家,故历代目录在其归类上常有分歧。《管子》记录的先秦时期的思想,对于今人治国理政、农业生产、军事指挥、为人处世都极具指导意义。又由于《管子》著述过程中参考了当时许多其他的书,而《管子》的记载又与其他书的传世
《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一函两册,包括《王忠悫公遗墨》及《古史新证》两部分。 前者为王国维去世后,日本学人收集手迹所编同人纪念本,昭和三年(1928)珂罗版印刷,非卖品。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狩野直喜、铃木虎雄等人均提供所藏先生手迹,包括手抄诗文和亲笔书信等,均以毛笔书写,字迹优美,极具欣赏价值。此纪念册未曾公开发行,更从未在国内正式出版,其中许多内容对于《王国维全集》都具备校勘意义。 后者为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讲课时之讲义,此书在先生学术生涯中意义重大,著名的 二重证据法 即首见于此。市面上有排印本和油印本,但均非先生手迹。且手稿上有先生批改痕迹,可见学术思想历程,更堪宝贵。此次出版,以国家图书馆藏手稿原件影印。前有唐兰手书长序。 这两种遗墨,都有当年赵万里先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