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的《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影响之大足可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比。选编了上启先秦下迄明朝的二百二十篇脍炙人口的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本次排印,由葛兆光、戴燕伉俪以1993年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为基础删改修订而成,分古文和提要、注释三个部分,改正了1993年版古文中的一些欠妥标点和误字,对注释部分作了大量增补和修改,僻字一律加注拼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版式设计人性化,古文部分与对应的注释文字出现在同一展开面上,方便阅读,是现行《古文观止》各版本中阅读*为方便的本子之一。
欧阳修为宋一代文学宗师,是北宋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套装上中下册)(竖排繁体)》整理者以被历来学者认可的四部丛刊周正大刻本为底本,除参校各有价值版本外,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获得日本重量文献影印本,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南宋本《欧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疏纰漏误。全书编订缜密,校笺详允,集评精到。以资研究者参考。
本书是 初唐四杰 之一杨炯诗文集的点校注释本。全书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童佩本为底本,校以《文苑英华》、《唐文粹》等多种古代总集、类书,底本讹误均予改正,并出校记;异文两通者载入校记。笺注严谨周详,释典释事精确到位,征引丰富规范。集后附新辑杨炯诗文断句数则。书后附杨炯传记逸事、著录评论及新编年谱,以备研究者参考。
脍炙人口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周代八珍都是什么?伊尹是辅佐商汤代夏的功臣,他的哪些话成了中国烹饪的理论基础? 中国*次正式的宴会 夏朝的 钧台之享 ,地点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市境内。这场王的盛宴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场,座位是怎么划分的,食物是怎么摆放的,吃的都有哪些美食? 《味道河南》是目前国内平面媒体*梳理、揭秘饮食历史、文化乃至地方饮食特色、掌故、人、事件、现象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型系列文化报道。该书即由该专栏整理而来。 目录 一、厨子、宰相和间谍 二、话说 本味 三、当番茄遇上鸡蛋 四、皇城根儿的碎片 五、骄傲是这样炼成的 六、夜市,从北宋东京开始 七、北宋小吃我们还在吃 八、飘着传说的开封菜 九、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十、油条明星、博物馆长 十一、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 十二、百年陈家菜藏在大花园 十三、名厨世
邵晋涵(一七四三 一七九六),字与桐,一 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余姚邵氏乃诗书相传之家,世 代屡有科第之举。邵晋涵自幼多疾,左目微眚,然天 资聪颖,博闻强识,勤奋用功。十二岁即能遍通《五 经》,为诗操笔立就,有『神童』之誉。乾隆三十年 浙江乡试中举,名列第四;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礼 部会试,荣登榜首,殿试二甲。乾隆三十八年,以翰 林院庶吉士身份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次年授编 修职。这以後,除居丧和一次短暂外任外,邵晋涵一 直在京任职。前後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皆出 其手。嘉庆元年六月,因感染寒疾,溘然长逝,享年 仅五十四。 邵晋涵在半百人生里,勤奋刻苦,于学无所不通 。除经、史诸书外,旁及金石、方志、目录、辑佚、 校勘、编纂学诸领域,是清代学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 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内容多为寓言神话、民间传说等,通过故事来说明哲理、阐述思想,既涉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讨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唐朝时期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至德”二字,全称《至德冲虚真经》,被视为 的重要经典之一。《列子》在汉代以后部分散失,现存篇目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卷。全书将处世哲学融入到神话故事当中,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其中,《愚公移山》体现坚持不懈的精神,《两小儿辩日》展示对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维,其余哲理散文、历史故事共计一百余篇,每篇文章,不论长短,各有主题,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 此次出版,系以清嘉庆八年(一八〇三)江都秦氏石研斋刊本影印,以飨读者。
《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民国时期有名方志学者吴宗慈(1879-1951)在1932年编撰《庐山志》时选编的历代庐山游记,有名诗人陈三立为该书题签。《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线二册,铅印本,单幅180页,收录晋朝至民国时期游记44篇,1933年在上海印制500套,现存世不多。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合编《古文观止》十二卷,上起二周,下迄明末,共收作品二百二十二篇。此书风行天下三百年,家喻户晓,至今不衰。 为了打造一部更适合现代人阅读的全新的古文读本,本书编者取前人行之有效的编辑经验,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为核心,元明清各家的清新小品为羽翼,精选久经传诵、有高度文学价值文章二百篇,并对其进行题解、注译、赏析,纲举目张,体例明备。在内容上,理得事明,言之有物,起积极而正面的意义;在行文上,清新雅洁,韵味隽永,有相当的可读性;在体裁上,篇幅的长短、布局的严整,均可作为读者欣赏和写作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