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笔记,历来享有很高声誉。其内容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资料极为丰富。不仅如此,前人还称赞此书 考据精确,议论高简 ,誉之为 南宋说部之首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另外四种版本作为参校本,并充分吸收以往的校勘成果,因此文字和标点都可信赖。书后附有参考资料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的《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影响之大足可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比。选编了上启先秦下迄明朝的二百二十篇脍炙人口的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本次排印,由葛兆光、戴燕伉俪以1993年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为基础删改修订而成,分古文和提要、注释三个部分,改正了1993年版古文中的一些欠妥标点和误字,对注释部分作了大量增补和修改,僻字一律加注拼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版式设计人性化,古文部分与对应的注释文字出现在同一展开面上,方便阅读,是现行《古文观止》各版本中阅读*为方便的本子之一。
脍炙人口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周代八珍都是什么?伊尹是辅佐商汤代夏的功臣,他的哪些话成了中国烹饪的理论基础? 中国*次正式的宴会 夏朝的 钧台之享 ,地点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市境内。这场王的盛宴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场,座位是怎么划分的,食物是怎么摆放的,吃的都有哪些美食? 《味道河南》是目前国内平面媒体*梳理、揭秘饮食历史、文化乃至地方饮食特色、掌故、人、事件、现象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型系列文化报道。该书即由该专栏整理而来。 目录 一、厨子、宰相和间谍 二、话说 本味 三、当番茄遇上鸡蛋 四、皇城根儿的碎片 五、骄傲是这样炼成的 六、夜市,从北宋东京开始 七、北宋小吃我们还在吃 八、飘着传说的开封菜 九、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十、油条明星、博物馆长 十一、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 十二、百年陈家菜藏在大花园 十三、名厨世
本书是 初唐四杰 之一杨炯诗文集的点校注释本。全书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童佩本为底本,校以《文苑英华》、《唐文粹》等多种古代总集、类书,底本讹误均予改正,并出校记;异文两通者载入校记。笺注严谨周详,释典释事精确到位,征引丰富规范。集后附新辑杨炯诗文断句数则。书后附杨炯传记逸事、著录评论及新编年谱,以备研究者参考。
陈登原先生中年以前,即以其《中国文化史》《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田赋史》《天一阁藏书考》等有闻于世;中年以后,其代表作《国史旧闻》尤广为学界所称道。有学者认为,《古今典籍聚散考》一书是我国部全面研究典籍聚散的专著,在陈登原以前,没有人系统全面地探讨过典籍聚散这个问题。在金圣叹史实研究领域内,陈登原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人。今人研究金圣叹,就史实问题而言,无论史料还是观点,多采自陈登原《金圣叹传》,尽管一般并不说明。陈登原先生还是位在教科书中提出 四大发明 概念的学者。在其1933年编著的《高中本国史》中,就有 四大发明 一目。他的读书笔记《国史旧闻》搜罗广、梳理精,蜚声海内外,更被誉为 好的史学笔记 ,得到众多知名学者(比如李泽厚)的推荐。 陈登原的著作总字数800多万字,但之前的出版均没有经过
邵晋涵(一七四三 一七九六),字与桐,一 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余姚邵氏乃诗书相传之家,世 代屡有科第之举。邵晋涵自幼多疾,左目微眚,然天 资聪颖,博闻强识,勤奋用功。十二岁即能遍通《五 经》,为诗操笔立就,有『神童』之誉。乾隆三十年 浙江乡试中举,名列第四;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礼 部会试,荣登榜首,殿试二甲。乾隆三十八年,以翰 林院庶吉士身份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次年授编 修职。这以後,除居丧和一次短暂外任外,邵晋涵一 直在京任职。前後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皆出 其手。嘉庆元年六月,因感染寒疾,溘然长逝,享年 仅五十四。 邵晋涵在半百人生里,勤奋刻苦,于学无所不通 。除经、史诸书外,旁及金石、方志、目录、辑佚、 校勘、编纂学诸领域,是清代学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二 三年(一〇七九 一〇八〇),约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一一三一 一一三三),大约活了五十一、二岁。她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多的人。 朱淑真的一生十分不幸,徒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感情生活的孤寂给她带来不少苦恼,但也为她发枢多方面的才能提供了条件。她不仅善于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 银钩精楷 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她的悲剧是她的觉醒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在她死后约半个世纪内,宛陵(今安徽宣城)人魏仲恭(字端礼),曾因听到旅人传说朱淑真诗词,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情她一生的遭遇,遂辑集朱淑真的诗作,名曰《断肠诗集》,后由郑元佐作注,刊行于世。
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并称 建安七子 , 七子 与 三曹 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曹丕《典论?论文》评价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本书辑录汇纂七人之诗文赋作,人各一卷,书末附《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建安七子杂著汇编》《建安七子著作考》《建安七子年谱》。如王粲《英雄记》、徐幹《中论》、刘桢《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著述,也收入其中。本书曾于1989年初版,2005年修订,此次再版,原整理者俞绍初先生精益求精,不仅改正错误、增补漏校,辑采遗珍,且将平素研习建安文学所得见解,分别采入校记与年谱之中,而更完善。
黄岳年主编的《甘州书声--张掖阅读文章荟萃》一书是《张掖阅读》报中的文章荟萃,为黄岳年主编。该书分为书香、品书、书缘、书林、八声甘州五部分,介绍与书、与读书相关的一些雅事。 《甘州书声--张掖阅读文章荟萃》一书,语言优美、风趣,可读性很强,可让读者对书产生新的看法。
《龚自珍己亥杂诗注(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为了研究龚自珍其人的生平和他的政治思想、交游、著述,《已亥杂诗》是极珍贵的材料,即使是探索中国近代史序幕时期的各种因素,也不能忽略《已亥杂诗》。不过,它是用艺体诗的形式写的,我们今天在阅读时,上距龚氏的时代又已一百余年,难免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而龚诗至今尚未有一个全注本,许多龚诗的爱好者和文史工作者都感到不便。笔者不揣简陋,尝试做一点注释工作。其所以必须全注,则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难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