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 双壁 ,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世说新语译注评》产生于中国南朝宋期间,是一部主要记叙东汉末、三国、两晋时期士族阶层言谈和逸闻轶事的笔记体小说。《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世说新语译注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世说新语译注评》原名《世说》,因西汉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了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区别,故名《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世说新语译注评》。
脍炙人口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周代八珍都是什么?伊尹是辅佐商汤代夏的功臣,他的哪些话成了中国烹饪的理论基础? 中国*次正式的宴会 夏朝的 钧台之享 ,地点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市境内。这场王的盛宴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场,座位是怎么划分的,食物是怎么摆放的,吃的都有哪些美食? 《味道河南》是目前国内平面媒体*梳理、揭秘饮食历史、文化乃至地方饮食特色、掌故、人、事件、现象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型系列文化报道。该书即由该专栏整理而来。 目录 一、厨子、宰相和间谍 二、话说 本味 三、当番茄遇上鸡蛋 四、皇城根儿的碎片 五、骄傲是这样炼成的 六、夜市,从北宋东京开始 七、北宋小吃我们还在吃 八、飘着传说的开封菜 九、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十、油条明星、博物馆长 十一、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 十二、百年陈家菜藏在大花园 十三、名厨世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总集,它体现了桐城派文学的主张,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文选本。此书选录从先秦时代到清代的古文名家散文、辞赋作品七百余篇,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篇文章都略加校勘和点评。
n“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20册。 n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总集,它体现了桐城派文学的主张,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文选本。此书选录从先秦时代到清代的古文名家散文、辞赋作品七百余篇,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篇文章都略加校勘和点评。
《花间集》收录的十八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其余十五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作品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为北汉宰相,以制曲闻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后蜀词人多秉承温词风格,“男子而作闺音”,所作内容或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或借男女恋情反映现实,或咏史怀古、抒发感慨,形成花间词派。《花间集》标志着“词”这种文体正式登上文坛,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影印出版,所用的底本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玄览斋巾箱本。
《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
《长物志》二十卷,成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是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其曰“长物”,即“多余之物”“身外之物”之意,采自《世说新语》王恭的典故。长物者,雅人之致也,“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纤悉毕具。”(《四库提要》)是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形象地揭示了晚明文人清居的生活与追求,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雅趣的重要著述,是研究晚明造园艺术的重要文献。此次出版《长物志》,系据文明书局本加以影印。
n“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20册。n
n“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20册。 n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中国那些事儿(夏商周)/线装经典》以夏商周三朝为划分依据,概述了中国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内容涉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姜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等。...
《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