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 元白诗 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 元白诗 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 元白诗 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中 长生殿 进行史实考证,对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 青衫 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
陈才智编*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 诗局刻本《全唐诗 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 稿本 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 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 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 韩偓集》。
宋代诗歌,有异于唐代诗歌的精神风貌、艺术魅力,但其成就,可与唐诗并美,各类宋诗选集,都在这方面有不同的反映。本书列宋代诗人59家,诗作145首。全书注、评结合,每位诗人有传。全书点评为作者有感而发,结合前人诗话等文献,为读者理解阅读提供了路径。
晚清诗人李宪乔(号少鹤),山东高密人,清乾嘉间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其仕宦始于广西,十七年间遍游广西多地,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艺术独特的诗歌,进而赢得盛名,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书依光绪本《少鹤先生诗钞》,共收诗凡681首,并加以校注。校勘均出校记说明;注释则以人名、地名、典故、典章制度及难懂字词为主,对于涉及广西地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则详注。近万字的 前言 等同于一篇学术论文,不仅考实了李宪乔的生卒年、行迹、作品具体撰写年代,并详尽论述了李诗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形成原因。本书为《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种,详情见梁扬先生的 总序 。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寓意幽深,遣词用字专走偏锋,不避危仄,自清以降,不解、误解之处俯拾皆是。历代选本收录鲍诗,以赏析、评论为主,鲜有词句义疏可采。清末钱振伦始全面注解鲍诗,民国黄节《鲍参军诗注》据之补注,当代有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丁福林等《鲍照集校注》,亦未臻完善。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补阙正讹,辨明是非,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著者之学识、学养自不待言,俱在其中。
本册为龙榆生笺注古诗词四种,为《苏门四学士词》、《樵歌》、《云起轩词》、《梦窗词选笺》等。苏门四学士词分《淮海居士长短句》、《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柯山词》四种。四种之中,《梦窗词选笺》为前所未见,首次出版。
《蒋攸铦文学家族诗集》收录清代汉军蒋氏家族诗歌作品,包括:蒋攸铦的《绳枻斋诗钞》、《黔轺纪行集》,蒋国祚的《梅中诗存》,蒋韶年的《吏隐诗钞》,蒋攸钦的《约园诗存》,以及蒋国祥诗一首和蒋攸铦集外诗十一首。
《容斋随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其书写作"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李瀚序)。此书内容繁富,撰述自由,议论精当,所考所记多能放映作者之学术所长,精诣独到之处皆自出心得。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的《续编》本为底本,校以清同治洪氏刊本。
《韩偓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事义并释,文字从简,只注难理解的语言文字、制度史实与典故名物等,力求准确规范,以能使读者理解原文文意为原则,吸纳和反映近期新学术研究成果,但不追求语辞之源。留意唐前用例,以见借鉴;亦不废唐后用例,以见因袭。
和瑛(1741-1821),额勒德特氏,原名和宁,号太庵(亦作泰庵、泰安)。蒙古镶黄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累官西藏办事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盛京将军、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卒谧“简勤”。 《和瑛文学家族诗集》收录和瑛家族诗歌作品,包括:和瑛诗集《太庵诗草》、《易简斋诗钞》,赋作《西藏赋》;其孙谦福诗集《桐华竹实之轩诗钞》;曾孙锡珍诗集《使东诗草》。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宋诗卷 套装上下册)》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进的脉络分为八卷,各卷篇目的设置,则是根据文学史、文体学和诗律学诸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的。在篇幅上,各卷的选目均在三百篇左右,体例也大致相同,除用来疏通字句、诠解诗义的注释外,编者还为每位入选作者编撰了小传,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概貌。本卷选录了宋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鲜明特色。宋诗中往往寄寓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相比较唐诗而言更重理性、理趣。
晚清诗人李宪乔(号少鹤),山东高密人,清乾嘉间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其仕宦始于广西,十七年间遍游广西多地,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艺术独特的诗歌,进而赢得盛名,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书依光绪本《少鹤先生诗钞》,共收诗凡681首,并加以校注。校勘均出校记说明;注释则以人名、地名、典故、典章制度及难懂字词为主,对于涉及广西地方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则详注。近万字的“前言”等同于一篇学术论文,不仅考实了李宪乔的生卒年、行迹、作品具体撰写年代,并详尽论述了李诗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形成原因。本书为《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种,详情见梁扬先生的“总序”。
《青藜馆集》是明代即墨人周如砥的诗文合集,入《四库全书存目》。张晓明*的这本《青藜馆集诗校释》是对其所录诗作的校释之作,填补了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空白。本书由前言、前人所撰周如砥相关资料、诗作校注和简评、附录四部分组成。 前言 主要评述了周氏诗作的思想情感、艺术成就及形成原因。前人所撰有关周如砥资料包括董其昌、黄景昉所撰周如砥传,公鼐、王思任所题《青藜馆集叙》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青藜馆集》提要,是研究周如砥身世和*作的重要资料。 诗作校注 对诗作进行了点校、注释和简析简评。附录部分由周如砥年谱简编和诗作所见人名索引组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关资料。
盛唐诗至为发达。盛唐诗人若高、岑,若李、杜,若王昌龄、王维,其尤著者也。无高、岑、二王,则李、杜无从见其博大,虽云光焰万丈,而不能不互有挹取,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是已。相较而诵,则学者可以揣摩借鉴,得于心而应于手,实有助于今日诗歌之创作也。 本书以明活字本为底本,并据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文苑英华》、《全唐诗》等补遗校勘。书前有作者编撰的《高适年谱》。 本书是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之一。高适的诗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面貌。他较为关怀人民的生活,是一位出色的政治诗人和边塞诗人。本书以编年体的方式对高适的诗赋进行准确、详尽的注释,且繁体字体,竖式排版,让您重温古诗的古雅韵致。
《诗集传》是朱熹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其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代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原藏台北 中央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有胶片)配补,又对校了元明几种有价值的早期刻本。不同于坊间八卷本,全书保留了朱熹叶韵说原貌。为便读者,又附录了朱熹三篇重要著作《诗集传序》《诗传纲领》《诗序辨说》,以及历代重要的著录、序跋文字。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它产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唐诗的成就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唐代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今天的儿童也能背诵 春眠不觉晓 ,或 床前明月光 。唐诗之所以如此深入民心,归根结底在于它永恒的艺术力。
著者李渔,号笠翁,他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是著名的戏曲家和小说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美妙生活情趣的生活家。李渔年轻时也曾打算走科举入仕之路,但随着应试的落榜和明清鼎革的大变故,便断绝了出仕的念头。李渔自负才气,选择了一条古代文人少有的人生道路,即靠卖赋售文来解决自家生计。他刊行自己创作的小说,经营书坊,带领自家的戏班在各地演出,是中国古代别具特色的具有经济头脑的文人。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杰作,鲁迅先生称它为 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作者认为有两种力量支撑起《世说新语》的世界,一种是名士们于日常或异常处境的言行应对所表现出的风姿气度,另一种是那些投向名士风姿气度的欣赏、崇拜目光。本书即以生动诙谐、轻松好读的文笔,引导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去 听 那些 玄远冷隽 的言语,去 看 那些 高简瑰奇 的行为。本书想告诉大家:这部教科书里的名士们,原来竟是这样有趣的一种存在!
《蒋攸铦文学家族诗集》收录清代汉军蒋氏家族诗歌作品,包括:蒋攸铦的《绳枻斋诗钞》、《黔轺纪行集》,蒋国祚的《梅中诗存》,蒋韶年的《吏隐诗钞》,蒋攸钦的《约园诗存》,以及蒋国祥诗一首和蒋攸铦集外诗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