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第一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安士全书》系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称其为 善世奇书 ,将其列入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并且是印光大师倡印的D一部书,发行后广受各路名人追崇,流通达数百万册。 全书共分四部,即《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 厚重的60万字,汇集了儒释道三教典籍精华和诸多历史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章巨公 百代文宗 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则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本书是对敦煌草书写卷《法华玄赞》卷五进行释录、校勘。《法华玄赞》由窥基撰写,从法相唯识学立场解释《法华经》。文中主要援引世亲所作《法华论》,此外还引用《瑜伽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大智度论》等唯识学论著,并广泛征引《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书。在注解时并征引《说文》、《切韵》、《玉篇》等唐前字书,对汉译佛典的世俗名物加以辨析和解说。本书释录以故宫博物院藏新137368为底本,参校以《大正藏》;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综述部分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写本的书法特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但其内容又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在现代学术分类的视野下,医学作为以治疗疾病,维护人体健康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 宇宙未有之奇书 ,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最好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 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
郝敬《孟子说解》是明中后期孟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明代孟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在这部书中,郝敬遍引群经对《孟子》的文本进行了逐一的说解,既注重训诂,又注重解说义理。虽然不免带有明代学者说经好议论的特色,但其对经文的训诂则多有发明,并不堕入以空言说经的歧路。郝敬面对明前期孟学研究难以突破朱熹《孟子集注》范围、后又深受阳明心学牢笼的困境,对所处时代孟学研究多有反省,反拨学者自由解经的风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明末清初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对 《孟子说解》的整理,将使学界能够 为贯通地看待明清学术,对明代思想史达成 准确的认识。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 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论语详解》为《九部经解》之一,本书包括《论语详解》二十卷,《先圣遗事》一卷,《读论语》一卷。在注释编排上,郝敬重视词义的解释、名实的考证,不以阐释旧注为主,融注释、考据、义理阐发为一体;在思想旨趣上,主张回归经典,以孔子思想为宗旨,打破程朱等人经注的窠臼。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早印本为底本,以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后印本为对校本,力求为学界提供标点准确、校勘精审的 读本。
涵芬樓所藏爲商務印書館藏書中的宋元明舊刊暨抄校善本。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遭日本侵略者轟炸和縱火,各類文獻損失慘痛,而事先存於金城銀行的善本書倖免於難。劫後,張元濟先生將倖存善本取出,有宋元本近二百種,明本及校本八十餘種,抄本稿本一百五十多種,爲其撰寫解題,名曰“燼餘書錄”,鑒定版本,著録書名、撰者、避諱、刻工姓氏、題跋、藏書印鑒等信息。
黄尊三原名礼达,字德生,后改名尊三,字达生,湖南人,光绪三十一年赴日留学生,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江汉大学、中国公学等,翻译有部分法律著作。他的日记早在1933年就曾 出版,其留学日记曾引起关注。此次将其日记重新全部整理,对近代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中医jing dian ju zhu。它从 天地人三才一体 思想出发,从生命的演化过程中把握生命活动规律;不仅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运用了古代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医学科学zui基本的命题 生命规律,从而建立起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说西方医学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开启了认识生命的一扇门,那么《内经》用传统中华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黄帝内经通解》内容 解读 通俗易懂,开门见山,深入浅出,且体例新颖,对《黄帝内经》每一篇的内容进行了主题提炼, 参悟 独出机杼,提要钩玄,直捣心源。《内经》素有 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之说,《黄帝内经通解》令艰涩难解、博大精深的
作者秉持“信今传后”的信念,甄别前人说法,力求给想要了解古籍、接触古籍的入门者喂好“ 口奶”。 本书围绕读者兴趣集中的“鉴定版本”,前两部分介绍鉴定版本应当了解的古籍版式、结构知识,解释常用版本名词;附录中简介常见古籍用纸及装帧形式。粗看似乎都是些老生常谈,若仔细比较,则见与众不同之处,譬如要求规范版匡尺寸的丈量,强调对仿宋刻本须作界定,提醒读者对“集版重编本”“复本”应有所认识,明确《四库》底本与进呈本的区别等,都是基于鉴定版本实践提出,不可忽略。第三部分讲述鉴定版本的一般方法,不作方法的琐细罗列以求所谓面面俱到,而是从实用出发,择其要者,尤其强调辨识字体于鉴定版本的重要性。第四部分选择过往若干鉴定版本的实例纂为札记供读者参考,通过具有典型性或重要版本的鉴定个案介绍,使鉴
本书是“宛委遗珍”之一,本书是湖南图书馆所藏曾国藩尺牍真迹的汇编。 曾国藩以文治武功名世,书法实乃余事。曾国藩强调书法以“体道”为手段,以技进道,认为书法首先是实用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工具,在文艺思想上秉承儒家“致中和”“致中庸”的审美标准。他的书法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风格变化强烈有力,笔法端正富有美感。 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
本书是对《里耶秦简[贰]》(湖南省考古所整理,文物出版社2017年版)中所公布的湖南里耶古城1号井发掘的第九层3423枚秦简牍资料的再整理和研究。在原整理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缀合残片、完善释文等工作,新释、改释文字400余字,新增缀合50余条,并对释文施加标点和注释,形成了一个方便各相关学科学者利用的基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