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甲骨文字典》(横排本基于原版,在已识甲骨字形前增加了对应的楷体字,并对已发现的文字、标点符号硬伤以及个别不统一之处进行了修改,还将原书各卷 补遗 内容插入对应正文,根据新的规范标准重新制作了笔画索引,是一部内容丰富、查检方便的甲骨文工具书。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材料,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查检,并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进行分析,对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作分类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战国秦汉简牍帛书通假字的工具书。
本书以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基础,以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为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兼采《广韵》《尔雅》等文献,根据甲骨文等新的文字考古资料,结合杨树达先生等前辈的研究成果和作者个人多年的教学及研究积累,运用训诂学和音韵学研究工具,进一步进行汉字个体的形音义关系及语源研究。 本书选取《说文通训定声》所收录的汉字,进行逐一研究阐释,尤其注重声符与语义的关系及语源研究。根据凡抽象皆由具象而出的原则,寻根探源,解读个体汉字的语源。《说文通训定声》在每个字头之下先举《说文》原文,讲明此字的本义,再引古书文句和传注作为例证。本书沿用这一体例,作者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研读考证,引入新的证据,加入个人的思考,既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梳理总结,又阐释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本项目对《说
这部《碑别字字典》是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便于人们识读楷书石刻碑志和规范用字。本书收录历代碑刻所见楷书碑别字图像16058个,从碑刻拓本高清大图截取清晰字形而成。依据《GB13000.1字符集》,以现行楷书标准繁体字为主,兼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异体字、俗体字、讹体字等,归纳字头3650个。所收资料上起东汉,下讫民国,计有碑、墓志、造像、石经等石刻碑志近1200种。原则上收录与字头结构布局不同、使用部首不同、笔画有增减或类型不同等。通假字、避讳字、专用字(地名、人名、官职名)等不予收录。字头次序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编排,别字图像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在所属字头之下,年代不详者置于同一朝代别字后。图像统一大小,标明出处。本书附有《部首检字表》《字头笔画检字表》两个索引方便读
建阳刻本自宋代流播海外,对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朝鲜、越南影响甚巨,和刻本、朝鲜本、安南本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书是以和刻本汉籍为考察对象,编纂而成的日本翻刻建阳刻本汉籍之专门性图录。共收集和刻汉籍78种(另附录抄本7种),并加以考释,一一揭示其与建阳刻本之间的关系,以助益建阳刻书研究、中国雕版印刷史研究及中日书籍交流史研究。
本词典收条目21939余条,550万字,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 详细考释其读音、意义,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 作者在汇集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 本词典能解决读者阅读敦煌吐鲁番文献一般词语理解方面和疑难俗字、通假字辨认方面的障碍,并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辑录并汇编先秦至明代中叶文献中与譬喻有关内容的类书。徐元太(1536~1617),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主事、山东参政、浙江按察使、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抚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勋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居家专心著述。 譬喻说理 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先秦典籍到后世佛书、道论,这一方法无不贯穿其中,以精彩纷纶的妙喻,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明清时期,类书的编纂、出版、阅读均趋于繁盛。徐太元别出手眼,以 譬喻 这一特殊的修辞方法为联结点,将古代典籍中有关段落、辞句汇为一编。全书编纂历经二十多年,共120卷,约90万字,引书近三百种,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蔚为大观。取 汇喻为林
本书以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2010年出版的《〈清实录〉贵州资料辑录》、遵义市政协2006年出版之内部资料《明实录 播州资料辑录》为基础,以原北平国立图书馆藏 红格抄本 《明实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线上数据库《清实录》为底本,从中辑录与遵义相关资料1446条,其中前者654条,后者792条。涉及内容包括遵义地区经济、文化、建制、人物、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以明清皇帝统绪排列,同一年号下按时间顺序辑录与遵义有关记载内容,下注明在《实录》中卷数。
本书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7845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内容简介 南京图书馆是我国著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三位,其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遴选馆藏珍稀善本112部,每部书介绍内容、作者、装帧形式、尺寸、行款、钤印等内容,并附多幅书影,全面揭示了南京图书馆所藏的珍稀古籍善本。本书采用四色印刷,尽量反映所收古籍善本的原貌,更方便相关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进行鉴赏。
本项目主要是梳理、汇集考古和科技史学者诸家释证,并结合有个人考辨。考古出土实物具体而零散,而《考工记》所载名物则系统化、规范化或级差化,名物的对比研究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性、器物定名对于文献记载的依赖性、文献记载与汉儒、清儒成说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名物研究的分歧、争议和疑难。对待这些分歧、争议和疑难,作者遵循孙诒让的 未知是否,姑存之,以备一义 或 众说纷互,未审孰得,姑并存之 的原则,以期提供翔实的数据,满足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学者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阅读需要,从而从整体上推动《考工记》名物的研究工作。
《藏书纪事诗》七卷,叶昌炽(1849—1917)撰,为中国以纪事诗形式记述历代藏书家、藏书典故之作,所涉时代上起五代之末,下迄清朝末期,辑选有关藏家书家737人,所引资料大量采录于古代正史、笔记、方志、官私目录及各类典籍文献,可谓条贯古今、征引丰赡。全书以叶氏自作之416首 句相统缀,每首七言,诗下附注,涉及人数众多,涵盖历代藏书、刻书、版本、目录等多种史料,被誉为“藏家之诗史,书林之掌故”。复因其对于目录、版本、校勘及古代书家和藏书文化学术源流的具载,因而也是一部极有用的藏书家辞典。 《蛾术丛书》今以韦力先生芷兰斋藏叶昌炽自刻七卷本《藏书纪事诗》为底本进行影印,并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王欣夫先生(1901—1966)为七卷本《藏书纪事诗》所作笺正之内容整理排印附后,合为《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笺正》。原书与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 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千古奇书”,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全书共二十回,始于《小才女代父题诗》,终于《锦上锦大家如愿》,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此书还被翻译成法文,书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此为清初刊本,内含月光型版画二十幅。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它的影响。本书同《平山冷燕》,主旨均为“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玉娇梨》有法、英、德、拉丁、俄等外文全译本或片段译文或节译文本。
《湖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湖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收录古籍普查数据近2.2万条,按地区分为五卷,分别为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卷、衡阳市 永州市 郴州市卷、邵阳市 娄底市卷、岳阳市 常德市 益阳市 怀化市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 《 湖南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 收入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等单位古籍4391部50221册。每条数据依照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存卷依次著录。书后附书名笔画字头索引和书名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 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千古奇书”,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