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加之,佛典有经律论、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经又有节译、别译等多种版本,因此,大藏经中所收录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种译本都非读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 阅藏知津 一说,意谓阅读佛典,如同过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标,才能顺利抵达彼岸或避免走弯路;否则只好望河兴叹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经》编译的初衷类此。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较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较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
《少年游 敦煌》是一套送给青少年的宝藏级敦煌石窟大赏,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亲自作序,敦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惠民精心审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柴剑虹推荐。 全书分5册(分册书名为 追寻九色鹿 遇见四大天王 心赏飞天乐舞 摹画壁上山水 探秘藏经洞 ),按时间顺序,精选莫高窟北凉至元朝10个朝代的宝藏洞窟,从石窟营建、壁画作品和塑像艺术三个维度,生动讲述敦煌莫高窟千余年的营建历程与石窟艺术。书中配有300多幅精美绝伦的高清图片,方便青少年读者随书深度云游敦煌经典石窟,感受敦煌艺术跨越千年的魅力。
中国的文明史大抵也能称为一部手艺史。那些能够拥有姓名的手艺,也曾在手艺辉煌的年代互相角逐,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和世人挑剔的眼光,被一群执拗而固执的人当成精神信仰代代相承。《大美非遗:108种手艺》共分三辑,通过寻访108位手艺人,展示了108种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技艺,如苗绣、木雕、钧瓷、古法造纸、制笔、油纸伞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领略到非遗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山海经》古之为书,有图有文,陶渊明有 流观山海图 之句。但《山海经》原始古图佚失,唯有文字流传了下来。至於明清,文人、画匠、刻工等又依据《山海经》文本展开丰富想象,创作出《山海经》图像千百。它们或古拙精妙,或粗俗夸张,或字斟句酌领会其精神而创,或照猫画虎偶得其灵魂而作,不一而足。可见,《山海经》图文并举,乃是中国叙事的古老传统之代表。 《古本山海经图说》的作者马昌仪尽毕生之力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她遍搜明清古籍珍本中的《山海经》图像十余种, 收录各种版本《山海经》之神怪畏兽图像1600余幅,系统考证了《山海经》图像的传承轨迹、造型流变,并以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为纲,探讨明清以来《山海经》图文关系的范式转换。出版至今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的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81 篇。《黄帝内经》提倡 阴阳调和,五行致中 ,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 内求 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从哲学、医学、养生学三个维度逐字逐句讲透《黄帝内经》。 一、哲学维度:以周易、儒释道、诸子百家的理念,解密《黄帝内经》蕴含的深厚哲理, 调和致中 的理念不止于调养身心,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谐相融。 二、医学维度: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理,解析人体运行保养的规律,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辨证施治,使运转故障的身体恢复健康。 三、养生学维度:法于阴阳,和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尤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王力也称赞说: 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由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
《说文解字》是我国*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中国古代*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汉语字源的字书。作为两汉文字训诂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今释》即以大徐本为底本,通过每个字条的句读、注音、释文和注释,尽力逐条解说许慎原文的含义,并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参证。全书标点精细,校勘详审,注音准确,译文明白通畅,注释部分择善采纳诸家之言,简易明了,而不一味堆砌,参证部分全面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独到心裁,或肯定许慎说解文字的严谨科学,或指出许慎因受时代、条件的历史局限而出现的某些谬误,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于读者了解文字字形之流变。 《今释》一书使一部难认难读、难释难懂的《说文解字》,成为文理科学子皆宜、雅俗共赏之
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 本书特邀知名学者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参照权威版本为底本,采用不同形式,用通俗的白话文对经典进行了全新解读,并对难解字词加以解释。行文流畅,犹如老师亲临讲课现场;干货满满,让大众读者轻松迈过文言文难懂门槛。
吃 是中国文化生命力的主题之一,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身份介入到饮食的发展流变之中,将 吃 纳入社会专题史的范畴,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举凡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饮食掌故,详述其流变,一一考订源流,从 饮食 一事再现中国文化的广博与厚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通俗幽默,寓学术研讨于吃这一 俗事 上,将食物之美、饮食之雅写得有滋有味,令人垂涎。
提纲挈领 《资治通鉴》的精华版 纵览历史 《资治通鉴》的延伸版 《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山阴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 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 ,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纲鉴易知录》时间跨度从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直至明朝灭亡,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 纲 下按照编年直叙历代史实,所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条理清晰,简明易知,故称 易知录 。对后代来说,是一部相当完整且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 1.本书是《资治通鉴》的扩充版和精华版。a.《资治通鉴》全书总字数约四百万,而《纲鉴易知录》记载简明,通俗易知,涉及《资治通鉴》所涉历史部分,字数约为六十多万,堪称《资治通鉴》的精要荟萃。b.《资治通鉴》自
《国宝100:*卷》收录了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清代各种釉彩大瓶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二卷》收录了 中华*玉雕龙 、西周大盂鼎、战国青铜杜虎符、元代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三卷》收录了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商鞅方升、西汉长信宫灯、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汉代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护臂、西晋陆机《平复帖》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1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
《图解易经》 一、精美图解。本书采用现代图解手法,穿插200幅精美手绘插图、100多个表格,让你在阅读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和轻松的心情。 二、通俗解读。《易经》的原文很晦涩,本书在全译其原文的基础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后面都加入 启示 小节,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为你扫清所有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原著的精妙。 三、趣味古图。本书给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断易天机》中绘制的古图,并对图中谜语般的寓意进行破解。同时,本书将《推背图》中的六十象插入相对应的卦中,作为卦意在历史故事上的延伸。 四、运势预测。本书在每一卦的*后面都加入 运势预测 速查表,工作、感情、财运、疾病等八个方面的运势都可以速查答案。 《图解周易大全》 《周易》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为 经典中的
二十四史 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为了弘扬祖国出色的传统文化,方便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 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以繁体字点校本 二十四史 为底本,聘请专家学者,按照国务院公布的 汉字简化方案 和国家语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古籍整理的具体要求,对中华版繁体字本 二十四史 进行字体简化整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或者更后一些。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汉武帝建元(公元前一四O 一三五)初年,
《诗歌名物百例》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 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作者梳理呈示了释解要点,甄选文物图版,定立如下入选标准 一、辞书以及诗歌笺注未曾解释者;二、辞书及诗歌笺注之释而有误者;三、有释而无图、因之仍不得其真确者 。每一词条项下包括:词条名称(以及同一类属下的其他名称)、历代诗例、具体释义、实物图片。全书简体竖排,图文互鉴,末附索引,易读易查。 《诗歌名物百例》是部详细注解
《名伶访问记》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报纸、杂志上登载的一些著名京昆剧演员访谈的编集,其中也有许多前辈京剧演员如田桂凤、侯俊山、龚云甫、陈德霖、王长林、高四宝、裘桂仙、王琴侬、时慧宝、钱金福、尚和玉、金仲仁、王凤卿等。访谈主要内容为被采访演员的家族历史、表演轨迹、表演剧目、表演技术、表演理念等方面的阐述,涉及梨园掌故、皮黄历史、演员修养、职业精神、剧目编排、科班教育、戏班管理等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京剧名演员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理解的认知维度,许多理念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是建构当代京剧学很好的参考材料。 本书内容极具史料价值,珍贵性不言而喻,伶人自身,脱下戏服,现身说法,传递出的信息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一些名伶,如田桂凤、程继先、马连良,他们对戏曲表演理念的认知与实践,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著作。作为中国历代典籍精华的荟萃,《四库全书》收录了八部茶学著作: 《茶经》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北宋蔡襄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有影响的论茶专著,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论述了各种茶器的形态和使用。宋代黄儒的《品茶要录》则论述了茶叶制造过程中应当避免的技术问题和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宋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详尽记述了建茶沿革和贡茶的种类,且有图可辨,可以清楚地了解当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收录诗经名物一百余种,装帧精美,尽量保留《诗经名物图解》原书形貌,以 书中书 的形式示人,配以名物的习性、状态以及《毛传》《陆疏》《本草纲目》《品物图考》等多部经典古籍中各名物的出处,既有知识性,又有文艺色彩,增强了该书的美感与可读性。正文后附有精美笔记页。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
讲述形意拳一门三代 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首次披露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韩瑜: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再传弟子,为现在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其祖父韩伯言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尚云祥晚年弟子中的 大师兄 ,亦为《逝去的武林》讲述者李仲轩的师兄。 ......
钟毓龙先生是比袁珂先生更早的神话普及者与研究者。倾注10年时间,参考熔铸《山海经》《搜神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博物志》 经史、谶纬、河图、地志、诸子、博物 等 501卷 中国经典古籍, 专门为青年读者 写就一本 中国神话的普及读本 《上古神话》,可在 国文、历史、地理 多方面得到启发。 在学术层面,参考材料之丰富,历史体系之完整(从盘古氏、有巢氏的人类起始,经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直至夏朝建立),治学之严谨;在读者阅读层面,神魔妖怪之繁多( 281位神祇仙官、632处秘境仙阙、211种异兽精怪 ),上古神话事件之恢弘壮丽,叙述文字之精妙,都是20世纪百年难得一见的杰作,是 普通读者读懂中国神话的百科全书 ,被誉为 中国神话学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