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 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 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本书收录了多副明清以来的学者贤士联,共有仇兆鳌、吴让之、赵之谦、王文治、邓石如、汪中、郑板桥、纪晓岚、陈鸿寿、屠敬山、赵熙、李根源、曾国荃、李鸿章、曾习经、张祖翼、陈白崖、谭延闿等 30 余人的经典作品。古诗文联是我平时*常写的内容,这类联语占了本册的近一半。像扬州平山堂的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自范仲淹《
《年画研究 2024冬》分特稿、本期专题、文化研究、地域研究、珍品鉴赏、海外学术动态6个专栏,以年画为主题,对年画的研究与现状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的探讨,为年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该书共收录中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作者的相关研究文章17篇,年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学作品、家庭生活习俗、日常生活与风俗、城市景观与山水风光、仕女、花鸟禽兽、游戏和儿童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本书说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形式之一 春联。首章,春联与春节源流关系,揭示春联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基础。二章,春联的起源、发展演变、本质属性和影响,揭示春联的本质属性、特点及其基本意义。三章至五章,春联与文化、语言、书法艺术的关系,旨在揭示春联诸属性特点。末章,旨在揭示春联的基本功能和以人文、社会功能为特征的延伸功能。
本书以楹联为引子,立足吴文化发祥地镇江,展示吴文化发祥源头的文化内涵与影响,介绍江南文化的发生历史、基因特质、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主要内容包括汉字文化基因,吴文化的发祥,吴文化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名联趣联、民风世俗、节日庆典等、各行各业情况等,涉及的著名典故有泰伯奔吴、永嘉南渡、南宋抗金、赵曾望与《楹联丛话》、赵祖望与《宋词集联》等。全书图文并茂,以楹联为引,历史文化知识为主干,配以精美插图,大众性与学术性兼容。
本书讲解对联写作,但结构宏大、分类详尽,介绍比较全面细致。全书总体为三部分,一是对联基本知识和一般写作技巧;二是各类对联的举例介绍及相关写作技巧;三是对联用语,按字数分类排比,是此书篇幅*的一个部分,抓住了学习对联写作入手的对对子,有循序渐进之功。就篇幅和质量来说,这是有关对联写作*为经典的名著,在当时颇受欢迎,对于今天人们学作对联仍然不乏借鉴学习意义。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本书收录的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