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是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北京剧装厂申报,并已列入“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剧装戏具主要含戏衣、盔头、靴鞋、髯口、把子等品类。本书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中的一本,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对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发展历史、技艺技巧、操作步骤、工具材料、作品赏析、传承谱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做了全面、详细的记录、介绍和研究。,"前言章剧装戏具概述 / 001节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前世今生 / 005第二节 北京剧装厂 / 010第三节 剧装行业代表性店铺的演变 / 023第四节 北京剧装行业的代表性传承人 / 038第二章剧装技艺的特点 / 057节 剧装戏具的种类 / 066第二节 剧装戏具的传统艺术形式 / 119第三节 剧装的设计原则 / 121第三章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简介 / 123节 戏衣制作技艺简介 / 124第二节 盔头制作
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 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 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丝绸之路,既是一条横亘东西的贸易之路,也是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批批的使者、商人、军队、僧侣和流浪者在丝路上往来穿梭。安顿编著的《丝绸之路之从西安到撒马尔罕》以丝路上的节点城市(如西安、武威、兰州、敦煌、喀什、和田等)相串联,是一个由地理进入历史的过程,力求将丝路的历史、传说、古迹、风光和风情融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对丝路的文化认同,展望丝路的美好未来。
本书由作词家方文山大力推荐,收录包括十数年来汉服复兴者的思想文选、2014 年汉服运动发展状况调查、汉服组织名录,以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实践与相关活动等。本书以纪实性的笔触、科学的数据与严谨的分析,再现汉服及汉服文化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于促进各地汉服组织建设及同袍个人成长,提升社会各界对汉服运动的了解、推动汉服运动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