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近代艺术家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中国书学浅说》分绪论、书体之分析、笔法之研究、字之结体及运用等几个部分。《中国画学浅说》分画体分别、画法通论、用笔、用墨、设色、学画程序、等几个部分,对中国画学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说,不失为国画初学者入门指导书。
作者基于贵州本土文化建设,对阳明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该书的整体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部分,编者序言及点校说明。包括对阳明及其文化的整体介绍,阳明在贵州的活动情况及贵州在阳明学上的重要推动作用,介绍施邦曜生平活动及其《阳明先生集要》的文献价值,梳理了《集要》的主要三个刻本,即明崇祯八年刻本、清乾隆五十二年浙江杭州济美堂刻本、清光绪四年贵州黔南刻本,考证了黔南刻本的版刻源流。第二部分,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主体,也即本书正文部分,包括崇祯本、乾隆本、黔南本序,《年谱》,《理学编》四卷,《经济编》七卷,《文章编》四卷。第三部分,本书规范字、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该书不仅对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进行特征分析,进行真伪、谬误、源流和形成时间的考订、校勘和编纂,且为阳明文化在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故乡。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书法这一独特艺术的鉴赏、书法这一 综合艺术 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艺术影响等进行了阐述。特别指出,近年来,欧美人士也逐渐发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他们盛赞中国文字,认为每个字都是一朵美丽的花。
《香事 生活》一书将香文化的发源、掌故、流变娓娓道来,更有从入门级到骨灰级的各种香玩法,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作者对香与香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也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在香文化方面的入门级读物。说起香,也许在你以往的认知范围里只是敬神礼佛的形式,又或者是远古年代小说戏文里士人风雅的玩物、女子邀宠的工具,这些都太过片面。香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已存续了几千年,它的来龙去脉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其源流之久长、影响之深远、遗产之丰硕、幻变之纷纭、引涉之庞杂、仪轨之繁复,用一句 博大精深 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时至今日,仍有人视香为一种生活,她的晨昏起作,无一不与香相关,带着浓浓的古意,清雅而闲适,令多少世俗中人心生向往。曾几何时,她也曾是人们眼中的女强人,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与香结缘,改变了她的
传统手工艺品源于民间,其精妙皆源自于手工艺者的一颗慧心与一双巧手。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陶瓷、织染、刺绣、编织扎制、漆艺、绘刻、金属加工、印刷、笔墨纸砚、家具制作,门类繁多,丰富多样,让你一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到魅力与博大精深。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喜悦,成为代代相传的守护符。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人们有着渴望美好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期盼,因此,人们将身边的花、鸟、虫、鱼等赋予了象征含义,龙、凤、麒麟被作为瑞兽创造了出来,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更因为人们对幸福的祈求,于是又有了福、禄、寿星等与我们相伴。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有用图形组成的,有用文字组成的,也有用文字和图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上大部分是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形式,既注重形式美,也注重意义美。
宋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丰盛时期。本书通过52经典宋词,串联成一部丰富而有趣的宋词简史。在书中,郦波带你去感受52位宋词背后的家国抱负,去感受宋代文人的雅致情调。你可以跟着李清照、赵明诚赌书泼茶,你也可以跟着欧阳修“人约黄欢后”,还可以跟着苏轼一起密州出猎,西北望,射天狼。郦波知人论词、知人论世,从宋词出发,讲述整个风雅大宋的文化,是一部不可错过的文化大餐。本书极有趣味性,书中穿插历史知识、人文知识若干,有趣生动;专业性强,采用多种文学评论方法,独到中肯,令人信服;可读性强,作者文字功底很好,行文流畅,如聆在耳。
《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重印本)/民国文人系列》十多位民国文人在作者的笔下,那一桩桩逸闻趣事,如秋实黄花般清新艳丽,点缀着一个个已离开我们远行的文人书法家的背影。读这《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重印本)/民国文人系列》内行自然可以看到热闹激动,外行也不至于索然无味,在电脑植字的年代,一杯清茶,一卷《民国文人书法性情》在手,也许能生出许多对传统感动的情愫。
唐诗之美日历(2019),收录唐诗180余首,另搭配唐宋以来传世名画180幅。随四季变化选取相关诗作,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与一些传统节日,更是精心选配相应诗作及画作,以助读者感受古代日常生活的节律。
云冈造像的微笑生动独特,“永恒微笑,穿越千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在云冈,你仔细观望,不管是伟岸的大佛,还是灵动的天人,亦或是虔诚的供养人,他们向上微微翘起的嘴角,可以感知发自内心的愉悦,是那样的自信与从容。这些微笑的造像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瞬时抚慰世人内心的浮躁。这被定格的永恒的微笑,是云冈的特色,也成为不朽的传奇。本书以“永恒的微笑”为主题,选取云冈石窟最精彩的微笑的造像进行展示,配以简洁准确的文字,让普通读者欣赏云冈的美,读懂云冈的内涵。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以已具有一定汉语基础(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的外国学习者和读者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古琴知识、介绍古琴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古琴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特质及相关文化观念的阐释,帮助学习者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提高其汉语阅读能力。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内容包括正文和附录(词汇索引表)两部分,另附古琴曲欣赏数字化资源。正文的每一章分为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两个模块。基本内容主要是介绍古琴知识和古琴文化,并对关键文化词语(包括专有名词)加以注释。拓展内容包括故事会、琴曲欣赏和拓展活动。故事会讲述与古琴文化或琴曲背景相关的故事;琴曲欣赏选取经典琴曲,介绍其演奏方法和背景知识;拓展活动主要考察学习者对古琴知识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发散与思考。
《花间集全鉴》对词作进行了解读,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后蜀时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集,它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诞筠、韦庄、欧阳炯等十八家词,分为十卷。这是现存*早的词总庥。五代时期,中原动荡戎马倥偬,天下岌岌,笔观难安。西蜀、南唐因地处偏僻,君王尚可苟且偷安,寄情声色。《花间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风格以婉丽柔靡为主,语多浓艳。风格香艳的 花间词派 即由此形成。在词的发展上,这些作品居于一定的枢纽地位,是汉魏乐府的蜕变和唐诗流派的发展,并直接成为宋词的先导。
本书介绍中国文字的发展、应用与魅力,介绍其对中国文化及其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的运用规律。汉字古老悠远,是一条蜿蜒无垠的历史长河;汉字构形奇妙,是先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本书作者通过通俗流畅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向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有特点。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著名皇家园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要职责为:完整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休闲教育场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同时负责公园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园绿地管理,公园游览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植物裁培与养护,挖掘公园文化内涵,合理利用颐和园文化价值。《颐和园日历2025》是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办的科普性作品,结合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年一本,2025年日历主题为“桥影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