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物》 汉英对照版《北京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 大美中国 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4幅手绘作品和104篇优美短文,将北京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北京的104种 流行 的生活方式。 《馋了,风味儿北京》 该书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跟随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跟随本书踏上充满惊奇与喜悦的发现之旅。 《馋了,风味儿北京》 该书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
书中通过记述京菜大师李启贵的从业经历、所在品牌名店的菜系文化、师承谱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经典名菜等众多内容和大量精彩纪实照片,突出其德艺双馨、匠心匠艺、独门绝技,并以地方菜系融入北京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系2019年11月“北京·绍兴文化周”期间,特展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珍本古籍展品基础上,编选增辑的越地文献精粹。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学术脉络为纲,以古籍珍本为载体,力图通过展示历代先贤著书、郡人刻书、名家珍藏,来呈现古今绍兴的文明演进和学术延昌,彰显绍兴历史文脉的传承有绪。 收录1949年以前书写或出版,以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存在的古籍共157种。其中105种为国家图书馆藏品;42种绍兴图书馆藏品;6种浙江图书馆藏品;2种上海图书馆藏品;2种私人藏书家藏品。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共设六大篇章:先秦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各章设立主标题,下有小序解题。每章下按侧重分设若干主题小节,共
2014年10月25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四川自贡组织举办了“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川盐文化圈研究: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参会论文,对川盐运销路线、川盐运销与沿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川盐运销管理体制、运盐群体、盐运与文化遗产、盐运与交通、盐运与集镇、盐运民俗、制盐工艺、川盐古道沿线文物古迹的考古学研究、川盐古道部分线路的调查研究及川盐古道保护和开发路径探讨等方面展开了论述。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建筑学、旅游学、艺术学、文学及文化遗产学等学科展开对川盐古道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特点。
内容简介
张廷彦等编著,徐菁菁、陈颖、翟赟校注的《北京风土编北京事情北京风俗问答(精)》由《北京风土编》《北京事情》《北京风俗问答》三本书组成,这三本书均为研究清末民初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语料。书稿将这三本书进行了重排、点校,用新字形替换了旧字形,但保留了异体字,并对书中的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加了注释。书稿涉及早期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风俗、日常生活、政治、经济等,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展现,对话双方为一中一日两国人,因此本书也对了解早期对外汉语的形式及话题选择有帮助。
山东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水文化是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宝贵遗产。经过长期以来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传承,它们已成为人们认知历史、了解传统的重要文化资源。正因如此,山东境内名山名水的地域性特色及风格差异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并发展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旅游资源,它不仅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山东旅游事业的进步。《山东名山名水/山东地名文化丛书》也是山东省地名工作者努力践行地名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