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北京居住文化就是北京人传承与创造的北京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讲述北京居住文化,也就是以居住为切入点来考察北京历史,品味京味文化。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北京居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人类在此活动的历史更是长达数十万年。仅靠这部小书,无法对北京居住文化的内容、类型和演变过程做一个面面俱到、巨细不捐的梳理。所以,笔者退而求其次,将其定位为 北京居住文化简史 ,不是通史、全史,更不是大全、集成。而且,这也不是一本板起脸说教的学术著作或教材,读者自然也不必苛求什么 学术史回顾 以及注释的规范、齐备。 简单说来,这本书只是列举北京居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和专题要素,以此彰显历史
本书回忆了十几位文化界的北京老人儿,“老人儿”是北京话,指老资格的人。书写这些老人儿的人生,也是为历史积累宝贵的文化财富。单弦艺人常澍田,书画宗师李苦禅,评书演员马增锟,相声名家李文华、常宝华,“京城叫卖大王”臧鸿,音乐家白奉霖,话剧导演班赞,文化名人钱亚东……他们都是各行业的翘楚,是各种北京文化的代表者和传承者。这些北京胡同里的大爷们,已经跟胡同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在作者徐德亮的生花妙笔之下,他们的形象再次生动、鲜活地跃入读者眼帘。他们的精彩故事,读来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扼腕,或平和,或激烈……而且有着徐氏特有的相声韵味。让我们通过本书,了解这些北京老人儿文化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向他们代表的北京文化致敬。
《博物山东》基于山东省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出版的部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山东省博物馆文化的普及性出版物,填补了山东省博物馆领域的空白。 《博物山东》为公众提供全省博物馆服务的全景分布图,较为详细地介绍150家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馆藏精品、开放信息、地理位置、交通等信息,将普查成果惠及公众,让公众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文化,感受山东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李艳编著的这本《名不虚传:北京品牌的语言与文化》介绍了北京品牌的文化内涵。全书分九讲展开:靠前讲从语文的角度,谈“字号”的用法演变;第二讲从五个角度介绍了“品牌”在命名方面的文化特点;第三讲从民间流传的与“品牌”有关的顺口溜、歇后语中探索“品牌”文化内涵;第四讲至第八讲按“食品加工类、餐饮饭庄类、医药类、服饰鞋帽类、书画工美类”重点介绍了部分品牌的具体情况;第九讲谈“品牌”的“新”传播,从传承的角度,显示出品牌对当今年轻企业的示范作用。
本书为《长安处处有故事》系列第二本·成语典故。选取曾经在西安发生的典故衍生出的成语一百二十个,分为奇人篇、变革篇、谋略篇、品德篇、情感篇、学习篇6个部分,主要讲述该成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并在故事结尾加上作者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将成语故事的寓意与现实生活有所联系,对世人予以警示和启发。
《三宝北平奇遇记》是一位美国作家创作于八十年前的图画书。作者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今年已经103岁。上世纪30年代,她来到北京学习绘画,用一个年轻画家敏锐的眼光,对超出自己往常经验的风土人情和市井万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回到美国后,她用艺术的笔触和诗意的语言,创作了这本《三宝北平奇遇记》,初版于1939年在美国问世。 身为异国远客的玛丽安,借助一个初次进城的农村孩子的视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老北平的往昔风情。在素朴而优美的文字以外,她还用自己稚拙的绘笔,为老北平恬静的日常生活和五行八作人们幽默有趣的神采,留下了四十多幅生动而又别致的速写。 正如作者所言,她幸运地在30年代与当时依然有着旧日辉煌的北平城相遇,在这之后,老北平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本小书里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