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上海南京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张园为对象开展海派文化研究,通过历史研究、市民口述、企业访谈等多角度挖掘海派文化内涵、总结海派文化传承规律、演绎海派文化精神气质。本书收集并系统整理了张园作为私家花园逐渐走向开放的历史,张园作为城市社交花园所孕育的海派文化,张园改作里弄住宅及其石库门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张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文历史故事,最后讲述了新时代张园的城市更新与海派文化传承和发展。本书提出 城市文化元空间 的理论,分析了张园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发展了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过程中突显出海派文化元空间的特殊价值。本书适合于城市文化研究、海派文化研究和城市更新领域的学者、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为“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中的一本。自明代至民国(1368—1949)五百八十多年间,浦东地区曾产生了500多位中医,他们中不乏名医大家,如李中梓、艾元美、秦昌遇、秦之桢、王芹生、顾筱岩、秦伯未、陆渊雷等,他们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记载浦东中医历史的书籍。
全书共分为六篇,前三篇中医人物、中草药堂和中医著作,以时间为脉络展示浦东中医发展轨迹。全书以史实说话,尊重历史,史料主要来源于历代地方志书,同时走访部分知情者、相关博物馆、中草药堂旧址,查阅了一批古中医书籍,精心从数十部历代地方综合性志书和当代中医药、卫生等专业志书中选取历史资料,加以梳理筛选,并尽可能多地将反映浦东中医人、事、物的史料收录进本书。由此而言,这是一部实录性的浦东中医药专题史料汇编。
《上海石库门》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详细展现了石库门建筑群落的建筑价值、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漫漫时间长河,上海历史上遗存的著名地面建筑现今尚有70余处,这些老建筑体现了上海建筑的悠久历史、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它们在建筑空间处理、施工技术技巧、建材运用上都有新的创造,是当时社会风貌和时代的缩影,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承载了上海这些独具特色的老建筑的影像记录,从特定角度呈现这座城市一段精彩的历史的风貌,让读者跟随我们的影像和记录回到过去,回到那段不可忘怀的岁月。
本书是在《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出版四周年之际,重新推出的典藏版,在开本、排版、装帧、图文等方面打磨优化,是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伴手礼。共收录上海 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服务于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对外讲好上海故事。
本书为“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中的一本。自明代至民国(1368—1949)五百八十多年间,浦东地区曾产生了500多位中医,他们中不乏名医大家,如李中梓、艾元美、秦昌遇、秦之桢、王芹生、顾筱岩、秦伯未、陆渊雷等,他们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记载浦东中医历史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