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苏州评弹的称谓、常用的名词和术语谈起,论及苏州评弹的由来和兴盛,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发展;展开说明了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叙事方式和演出本的文学特色,带领着读者从传统书目中看到评弹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从演出、演员和听众的结合中,体会到苏州评弹的深入人心。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至今仍用苏州话说唱。评弹历史上出现的响档、名家,也以苏州人为多。现在评弹的流行地区已经扩大到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地区,听众很多,但它仍然是苏州土生土长的一门艺术,是苏州人应该关心的一门艺术。
本书详细描述了如皋盆景的人文历史与艺术特色。如派盆景凭借工艺成熟、章法严谨、程式规范、造型独特,在中国盆景艺苑中占有一席之地,蜚声中外。
中国的运河开凿已有2500多年历史,以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工程成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时至今日,京杭运河江苏段保存基本完好,全长683千米,是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的水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批遗产点段分布在8个省27个城市,其中江苏省以6个城市入选为多,江苏省的扬州市则以9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成为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多的遗产区。
位于镇江焦山的焦山碑林是江南*大碑林,藏于其中的《瘗鹤铭》被推为大字之祖,故而焦山也有 书法山 之美誉。焦山西麓沿江一带,全为陡岩峭壁,摩崖石刻便环集于此,存有六朝以来石刻百余方,分布在浮玉崖、栈道、巨公崖、雷公崖等地,绵延数百米,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工商业的大发展时期,市民阶层与有钱有闲阶层急剧增长,绘画的商品化成为大势所趋,于是苏州一带出现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并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取代了浙派与宫廷画派的地位,成为当时的画坛主流,史称 吴门画派 。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 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 ,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园。本书从扬州园林架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
鹤类在地球上出现比人类早6000万年。有着 世界上*有文化的鸟 之誉的*,素以美丽的形态和丰富内涵著称于世,无论以研究成果论,还是以出土文物考,或者以文字记载计,它一直以 健康长寿、忠贞爱情、团队合作、吉祥高雅 的形象长留人间。在这里我们将用通俗的描述为您破译世界珍禽*的自然遗传基因,并为您解读其历史文化密码,揭示*及其湿地生境的神奇与瑰丽。
常州乱针绣为江苏常州杨守玉女士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第五大名绣。其创新精神是对汉族几千年传统刺绣的平面绣法的重大突破,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乱针绣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层次感强,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制作复杂,成品精致,体现大国工匠精神。
本书分 山寺沧桑 山前胜概 山巅丽瞩 山后风光 山麓景物 山塘岁华 六章,分别介绍虎丘独绝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遗迹还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来阐明虎丘为天下名胜所在。
本书系统介绍了溱潼会船及其祭祀、庙会、竞技等活动,追寻这一 湖上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溯源、组成及其程序大全,展现了溱潼会船这一江苏特有的民俗活化石的魅力,体现了江苏水乡风情,鲜活地呈现了大美江苏。
我国有许多丰富的口头传统表演,它们孕育在地域文化中,承载着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在苏州,评话好人弹词被合称为 苏州评弹 ,或简称 评弹 。书中描绘了苏州评弹作为传统民间口头艺术,是如何在当代这个都市社会保持其活力的,它是本地文化特性的集中体现。
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幽雅,人文积淀厚重。由北宋名儒杨时初创,是理学 南渡 的重要桥梁,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后期,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复兴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同时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主张革除积弊,振兴吏治,产生了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发展沿革、教学管理、历代先贤、书院建筑等方面对东林书院进行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以便读者从中清晰地了解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书主体部分从政治、教育、慈善、诗文书法等方面,以故事穿插与图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章节对张謇的成就进行具体的阐述;*后总结了张謇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深远影响。
书中五个板块的设置囊括了玉雕艺术的方方面面,历史源流板块交待了扬州玉雕的成因以及成为一种符号化语言的成因;发展历程板块讲述了各个历史阶段扬州玉雕从雏形到当下该艺术品种的现状,呈现工艺的发展变迁;工艺过程是本书的重点,阐述了当下扬州玉雕的制作过程;名师名作为读者呈现了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和人物。书稿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基本达到发稿要求。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梳理了长江流域科举的历史发展脉络,以边叙边议的形式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科举人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融科举人的成长故事于其中,使说史更加直观亲切,引人入胜,更让人回味无穷。相信对未来我们教育考试制度的完善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婚丧礼俗属于人生仪礼。婚姻是人生大事,丧葬是人的*后归宿。在人生礼仪中,婚丧礼俗的内容*丰富,也*引人关注。婚丧礼俗与其他礼俗一样,是传承的,是变化的,是发展的。任何时代的礼仪都吸收了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风俗,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本书以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中的主要事象为题,分别给予描述,有时也兼作一些理论探讨。整体上力求概括地反映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的全貌。对具体事象的写作,一般要追根溯源,条理出它的发展脉络,使人们对其有一个历史的认识。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陵寝墓葬做细致介绍,时间上溯自石器时代,下限到近代,重点在于介绍长江流域陵寝墓葬的形制特点、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采取宏观概述与微观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窥斑见豹,使读者对长江流域陵寝墓葬文化有所了解,对该地域陵寝墓葬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在形制结构、随葬品等方面的演变进行描述和分析阐述。本书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句式变化较多,读来并不觉得枯燥,比较适合考古、陵寝和文物爱好者阅读。
作者通过持续四年探寻浙江大地上的“古寺文化”,深入文献及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浙江古寺”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浙江古寺”鲜活的当代景观。
本书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服饰文化进行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与研究,全面地介绍长江流域服饰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以及文化价值。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作为长江流域文明史的一部分,长江流域的服饰文化史也同样古老而悠久,值得探究。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陵寝墓葬作简要介绍,时间上溯自石器时代,下限到近代,重点在于介绍长江流域陵寝墓葬的形制特点、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采取宏观概述与微观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窥斑见豹,使得读者对长江流域陵寝墓葬文化有大概了解,对该地域陵寝墓葬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在形制结构、随葬品等方面的演变有一定的阐述,比较适合陵寝、文物爱好者阅读。
长江流域武术起源极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当武术成为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的素材,欣赏者从其中得到武术素材带来的审美愉悦,同时也期望揭开那些过度描写与过分渲染,蒙在武术上的怪异帷幕。武侠作家们多次写到的武当的沾衣十八跌、四川唐门的暗器、辰州言家的僵尸拳等在地域上都属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真的有这些神奇的武术么?有这些秘密的武术门派么?有这样奇幻百出 的武林么?本书将围绕长江流域,勾稽武术史料,旁涉武林掌故,汇集武术门派,为读者描绘出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武术兴衰。本书叙述了长江流域上至雪域高原,下至江浙沿海几十个民族的武术文化介绍了 武林 一词的由来、十八般武器为何物、"三大门派"(少林、峨眉、武当)起源轶事;按照地域特点,介绍了西藏、云贵、巴蜀、湘鄂、赣皖、江浙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