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为其形成、发展、演进与壮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形成了延绵接续、生生不息、从无中断的文明形态,至今仍闪射着动人的光芒,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本书从山西与中华文明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华夏文明形成的演进、陶寺 华夏文明的形成、创世神话与传说中的山西、山西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等方面阐释山西与华夏文明、中华文明的深厚关系。读者从中可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古老文明的活化形态,回顾人类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及走向未来的智慧与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传播,形成了体系化、系统化的构建格局。丛书通过从新闻、美术、戏剧、音乐、教育、文学、法律、体育等社会文化生活的八个主要方面切入,逻辑贯通,从一个侧面印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这一精辟论断。全书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了历史资料,力图用更高、更新的视角去回望历史,尽可能客观地再现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传播的光辉历史。
抗战中的中国文学肩负着唤醒国民、起身抗争的历史重担。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工作者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建设者。他们走出了象牙塔、离开了书斋,进入了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具体社会实践与抗敌斗争之中,使得抗战文学获得了全新的、取之不尽的的源泉,构建出了抗战文学的传播的方向。在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军民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创作与传播有效地完成了中国共产党赋予的夺取文化主导权的历史任务。
红色文化旅游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引导和政府大力支持下,红色文旅产品多样化发展,红色文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文旅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同时实践摸索上亟待理论给与支持。本书基于山西历史文化特色,从山西本土红色文旅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两方面入手,多角度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综上,本书将有力促进山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山西品牌。
雅 与 清 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重要关键词,是历来士人人生与艺术的理想境界。两晋文士族群的聚散流变影响了其文学风貌,表现为 雅 与 清 的不同诗风。西晋玄文士人的分野、士族意识下的文士抉择形成了 雅正 玄雅 与 雅壮 的诗风,入东晋后,荆扬之争影响下的不同士人群体及东晋后期隐逸文士群体推进了 清 的风格发展,呈现出 清通 清远 清淡 的特点。在士人 个体 家族 社会 的关系视角下,两晋诗风呈现出由 雅 入 清 的发展历程。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文化事件众多,史料中记载大量涉及历史文化的词目。该书所收词条上起传说中的远古,下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4152条。所选词目包含大同区域历史文化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名、行政建署等,所述内容力求准确,表述简洁明了。全书以笔画为序排列词目,符合辞书编排规则。
本书对山西整体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探寻,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全书以山西为基点,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并重点叙述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三晋旅游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历史成因,全面展示三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源头地位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作者为写作本书实地考察了山西全境与周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具有全国地域视野。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