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晋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传》是一部传记作品,传主是山西近百年的百位文化名人。作者立足 大文化 的视野,对文学、人文社科、艺术、科技、书画等五个领域的山西现代文化名家做了一次独具匠心的梳理。翻开书稿,一个世纪以来的山西文化精英列队成阵你,蔚然大观,俨然是一次对一个世纪以来三晋文化名人的庄严检阅。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在创业返乡青年陈占杰的带领下,完成了由贫困落后到富裕兴旺的华丽转身。该书分昨日后沟、今日后沟、明日后沟三部分,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展现了后沟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史,讲述了田园变景区的发展奇迹,该书收录了村民、记者、旅游者等亲历者的采访实录,展示了后沟的党建美、村庄美、产业美、村风美、治理美、机制美,以及将后沟打造为乡村振兴的榆次范本的经验启示介绍。
本书这是一部关于山西长城 知识的普及读本,它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视角,沿着山西域内,以内、外长城为主线,真实详细地描述了长城在山西的分布、修建历史、防御方式、典故、民间传说,以及现存状况。作者把自己行走长城的所思所感凝诸笔端,用最平实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读者引入貌似单调枯燥的长城遗址里深藏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达到了“以城(长城)证地,以地存古(史)”的高度。
“雅”与“清”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重要关键词,是历来士人人生与艺术的理想境界。两晋文士族群的聚散流变影响了其文学风貌,表现为“雅”与“清”的不同诗风。西晋玄文士人的分野、士族意识下的文士抉择形成了“雅正”“玄雅”与“雅壮”的诗风,入东晋后,荆扬之争影响下的不同士人群体及东晋后期隐逸文士群体推进了“清”的风格发展,呈现出“清通”“清远”“清淡”的特点。在士人“个体—家族—社会”的关系视角下,两晋诗风呈现出由“雅”入“清”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部研究北京大觉寺与西山历史文化的专题性文集,本书从寺庙文化研究、文物考释与探索、遗产保护与利用、园林生态与环境、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五个专题,立足大觉寺及西山,延展至地域周边,关注佛教史、社会经济史
本书由山西省档案馆进行整理、编注,并请我省著名档案专家王玉生先生题写书名。采用四色印刷,图文并茂、内容精美,为人们了解山西历史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本次山西省档案馆将收藏的七百三十八枚印章经过筛选,选出一百二十七枚结集出版,分为民国时期印章、革命根据地时期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印章三部分,除了对印章进行图片展示外,可贵的是请专家对每枚印章都进行了考证、注释,阐述了印章的时代背景、相关机构及人物的历史,在历史研究、档案考证、文物收藏和艺术鉴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非常值得读者鉴赏和研究,是一部非常具有史料价值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