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华主编的《杜诗学与重庆文化(精)》是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杜甫与重庆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共收集58篇论文,分为杜诗文献研究、杜甫思想研究、杜诗接受研究、杜诗与地域文化、比较研究、杜诗艺术研究6个主题。集子集中反映了研究杜甫的老中青三代学者的新成果,探讨杜甫在重庆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成就。同时,充分展示了巴渝文化成就、巴渝地域特色,传播重庆历史,反映重庆传统文化,这对于巴渝文化“走出去”,巴渝史、巴渝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诗译成都 语话天府”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本丛书共四本,已获批语合中心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资助项目。丛书立足讲好成都诗歌文化故事,生动介绍天府文化与诗意生活,可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中华优秀文化
本书为介绍四川文化的普及读物,分历史沿革、学术源流、文献典籍、文化遗存、文化产业、名人乡贤几大部分,对四川文化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点面结合的介绍。附录有四川文化之很(很早方志、很早纸币、部官刻佛经
《重庆文化研究(2019年卷)》主要选收重庆地区专家学者2019年在公开期刊发表的文章,兼收少部分内部刊物发表的文化旅游研究的文章。本书分为宏观文化、巴渝文化、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文化传媒、文化遗产、艺术研究等部分。
《天府文化研究》(友善公益卷)为《天府文化研究》系列论文集的第四卷,旨在对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内涵、历史源流、脉络发展、现代影响做出全面、精准的论述与阐释。论文集分五个主题展开论述,分别为“友善公益”的气质养成,“友善公益”的魅力呈现,“友善公益”与城市建设,“友善公益”与社会文化,“友善公益”的现代传播。
《天府文化美论》是一部向社会公众分析阐述天府文化的美学表达和美学意义的普及类图书。全书分为“诗意栖居之美”“乐活文旅之美”“家国情怀之美”上、中、下三篇,运用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天府
本书为颇具空间感的历史文化散文,秉承非虚构特征,以古蜀道线路(韩城—西安—成都)为经,古迹遗存现场、史书记载为纬,纵横捭阖进行经纬编织,营造一种在时空隧道中自由穿梭的蒙太奇似的文学意象,以史学的视角看
本书是山城重庆街市风貌与民俗风情的生动反映, 以丰富的图片将“十八梯”的变化过程生动地体现出来。全书内容包括: 十八梯、清真寺巷、翟家沟、轿铺巷、永兴巷等。
重庆方言,埋藏着重庆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 “干燥”的重庆脾气、“搁得平”的江湖豪气、“喜剧”式的百味生活……作者通过94个方言词条,用图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庆记忆,从而带我们走进这座热辣滚烫的奇妙之城。
本书章在梳理巴蜀文化的历史谱系构成、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八大特征,以回答巴蜀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坐标中称量、评估巴蜀文化的独特作用、地位与贡献,进而彰显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体历史进程中到底怎么样的问题。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紧扣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巴蜀历史文化资源“活态”保护传承、巴蜀文旅融合发展的向度与维度等重点、热点问题,探讨新时代巴蜀文化高质量发展怎么办的时代命题,以期为巴蜀文化“再出发”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