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史》《瓶花谱》是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两部插花典籍。《瓶史》由明代袁宏道撰写,意在强调花与环境的融合,注重表达文人的雅趣,对花材的选取和搭配有着独到见解。《瓶花谱》系明代张谦德所作,系统阐述插制花卉的具体技巧和花卉养护的精细方法,条理清晰。 两部作品展现了古代瓶花艺术的高超水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文化底蕴,是研究和传承传统插花艺术的珍贵宝藏。 本书参考了多种通行版本进行核校,以原文、注释、译文、闲说等形式进行整理,另配有40幅古代绘画,完美再现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精妙绝伦与深邃内涵。
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出土文献中所蕴含术数文化的通俗性读物。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龟卜、筮占、梦占、择日、星占等数术文化,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人不断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全书分为 钻龟焚骨,占卜求吉 奇偶阴阳,变幻莫测 奇幻梦境,卜以问之 阴阳五行 杂以八方:秦汉时期的《日书》 日月星辰 风雨雾电:简帛中的星占学 五个部分,先后讲述了龟卜的形式和方法,筮占方法和理念,梦占的渊源和历代文献,择日的理念和代表性著作《日书》,简帛文献所见星占资料和形式、方法。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夕照中的飞檐》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晋祠、佛光寺、悬空寺、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永乐宫、太原双塔 永祚寺、皇城相府等几项山西较为典型的古建,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山西地上文物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读者充分了解和感知山西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山西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大地上的遗珍》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丁村遗址、河东盐池、陶寺遗址、晋国博物馆、晋商票号、天龙山石窟等几个项目,通过展示、追寻各个项目中的文明碎片,探寻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印记,激发读者对山西的热爱之情。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本书从岭南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简要系统介绍,以地域分类,重点介绍岭南主要是广东省境内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民系为主的饮食文化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式做重点介绍,使读者概括性了解岭南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整体情况和历史发展。
韩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河流之一,是广东省东部主要的河流,也是广东省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流。韩江蜿蜒在广东粤东大地上,滋养出了两岸广袤肥沃的平原以及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图书以韩江水域作为叙述主线进行串联,分三个篇章介绍了粤东地区韩江两岸的民居建筑、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美食小吃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叙述笔触风趣幽默,配以作者在实地游历过程中拍摄的风景图片,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以亲身所历讲述了他作为广州人在不同时期所遇的人、事、物,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以媒体人特有的敏感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紧紧联系广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现象,讲述所亲历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衣食住行、各色人物、城市活动等,多维呈现广州这座城市的缤纷底色和作者对所居之城的热爱。28幅小林漫画,则从另途呈现了绘者的广州梦,却与文字殊途同归,共表热爱与欢欣。
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 无徽不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著名小说 三言二拍 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认识徽商,作为徽商研究的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组织一批徽学研究专家编写了这套普及性、通俗性的解码徽商丛书。丛书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文化还给人民,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本书主要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五大原则的意义与关系,并由此建立乡村文化振兴的图景;主要章节为第二至六部分,分别从群众性、内生性、历史性、时代性、业余性五方面展开,各由数篇文章构成(其中一篇学术性稍强,其余三四篇实践性较强)。计划案例包括:鄠邑区美陂村群众文化活动、关中民俗 耍歪官 、浙江文化礼堂、广场舞、乡村春晚、高陵区口述史、陕北黑龙潭庙会、村史馆村歌活动、返乡青年文化活动等。第七部分为结语,记录一些编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本书利用在莆田、仙游、福清、惠安等兴化方言区和东南亚兴化人聚居区两头实地调查所得一手资料,考察兴化人的庙宇系统和仪式传统从福建割火分香、漂洋过海播撒南洋的历程及其与原乡祖庙、沿途兄弟庙呼应互动的方式,揭示跨越福建和东南亚的中国文化网络的形成过程与内在结构,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文化传承机制及其与侨乡社会变迁之关联,发现不同于普遍关注的高高在上的国际政治、国家政策、儒家文化和华商网络,日常生活中共同的庙宇、仪式、演戏等才是海外兴化人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自我认同和群体表达的主要形式,根植于侨乡基层的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祠堂庙宇、祖厝祖坟、契约族谱、家族组织等传统民俗资源才是联结海外华人与中国的文化媒介和情感纽带。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尘烟里的故园》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壶口瀑布、寒食节 绵山、赵氏孤儿 藏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等几个能充分展示大美山西以及山西特色的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激发人们爱山西、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中国城市 系列手账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双语手账本,从故事、仿古、传统、人文四个方面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南京也是近代中国经历变革的见证者,现代南京更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景色宜人,经济发达、底蕴深厚。手账本选取20幅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景观,佐以文字叙述,或记叙或抒情,表达南京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性格情怀。
本选题分为五个章节:青铜器起源之谜、青铜器品类之盛、青铜器铭文之丰、青铜器纹饰之美、结语。作者全面讲述了青铜器的起源、种类、铭文、纹饰,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能让读者感受到早期中国繁荣千年的青铜文化。另外,书稿的一大特色为图文并茂,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欣赏到青铜器的风貌,作者采用大量图片进项展示,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青铜铸造技术代表了当时国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青铜器形制和花纹代表了当时国家最高的艺术品位、青铜礼器功用代表了当时国家以祭祖礼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因此对青铜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加之书稿采用通俗的语言,更便于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达尔别克 萨尔曼别托夫通过对新疆各地的实地考察,真实、客观地展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历史传承等。作者近距离融入中国新疆柯尔克孜族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感受了中国柯尔克孜族的特有文化、社会发展、经济现状等,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这些人和事做出了富有情感的评价和深度的思考。
本书稿主要阐述了出土简帛法制文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法制思想,按内容类别分为简帛律令、司法文书、契约文书。书稿由凡例、前言、主体框架(五章,第一章5节,第二章6节,第三章2节,第四章2节,第五章3节)、结语四部分构成。本书作为介绍出土简帛法律文献的普及性读物,为读者了解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内容及法制思想提供了极大便利。出土简帛法律文献,极大地丰富了传世法律的内容。本书按内容类别简述出土简帛法律文献中体现出的重要法律思想,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及其早期面貌,对于历史文献学、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进程乃至学科建设与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简帛法律文献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简帛法制史料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研究战国以至魏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
中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这些符号虽已具备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中华民族逐步发展的历史进程。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甲骨文的通俗读物,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了甲骨文的发现与出土、甲骨的整治与贞问、甲骨的分期与分类、甲骨文的研究历史、甲骨文占卜的内容等;下编为代表文字介绍,呈现了代表性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作对照,并向读者简要分析该甲骨文字的造字逻辑。
岭南濒临我国最大的一个海区 南海,海洋对岭南人的生活有深刻影响,由此产生的岭南海神崇拜自古越人便开始,绵延数千年,逐渐形成了一种信仰。海神庙宇遍布城乡,相应的风俗活动风靡上下,成为一种文化景观和社会现象。 本书从地理、文化、经济、族群等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岭南海神产生的背景。自先秦古越人图腾崇拜起,梳理岭南地区数千年崇海敬神的信仰传统。列举了各地有代表性的海神庙宇,展现了海神信仰对岭南社会的深刻影响。书中重点介绍了南海神、妈祖和其它神祇三类海神信仰及各地有代表性的奉祀场所,阐明了岭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有效地补充地方性知识。 海神信仰曾在岭南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产业发展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并随着海上丝路延伸、华侨华人出国而扩布东南亚等地,是宝贵和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连结岭南和海外关
《中国印象:大美云南》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辅以精致秀美的插图,将云南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从壮丽山川到古城韵味,从热带风情到民俗文化,全方位展现云南的多彩魅力,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底蕴与生活热情。
扬州大明寺,淮东第一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郊的大明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被誉为 扬州第一古刹 。寺庙最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因此得名 大明寺 。本书共十章,详细梳理了大明寺的古今沿革、历史风貌、社会名流、文化传说以及现当代周边发展风貌等。作者文笔流畅,全书图文并茂,可使读者对大明寺这一江苏文化符号有简明而系统的了解。
徐锦文,一个渴望仰望艺术世界的女子,两手空空闯进艺术圈,光靠飞蛾扑火的激情冲向幻象之光。而她不是创作者,想献身给艺术之光,却无路可去,于是献身给艺术的代理人,绕路而行。 锦文在那个圈子的生态链中位居弱者,内心充斥自觉位阶低一层的愤愤,时间久了,她也学会了用品位的势利来打人耳光。而爱情的憧憬好似淡红色流质,在她身边流淌。她私心幻想的还是被爱情拯救、受豢养的美丽女人。 这样的女人,没有一世荣华,也不会万古流芳。但,弃鬼之身也得活完一遭。 她的骨骼、肌肉、筋脉、血管、毛发,曾经那样饱张精血充满气力,飞向就在眼前的盛大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