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史界鬼才李硕的勇气之作,是一场思想之旅,更是一部学术自传,视野广阔,兼顾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思想史诸多领域:从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则徐的晚清帝国边疆;从《真诰》中的 仙人 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时代的悲剧官僚;从一个个隐入尘烟的饮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险而愉悦的禁忌之爱;从拉铁摩尔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学说吊诡的成因;从蠡县大食堂,再到荒野之中河西走廊尽头的汉代城郭遗址 从史实出发,12段学术游荡,史料爬疏与故事构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还原时间深处鲜为人知的幽微与真相。
《历史的温度1》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 馒头说 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 上帝视角 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
吴晗先生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内容涉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经济、社会风气等。揭秘了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朝恐怖的特务机构的真正面目,以及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评说。本书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照出当时人们的思想,以及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复杂人性,总结历史人物的生存智慧和经验教训,引出我们后世的思考,对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本系列的三本书,分别从中央王朝的金钱密码(财政)、军事战略(军事)与统治思想(哲学)中,解读、品评古代中国两千余年成败得失。 《财政密码》讲解了和平时期中央王朝的根本性力量 经济与财政 。本书梳理历代王朝的财政制度,并揭示三大财政支柱,将经济与文化、社会、政治连通起来,以此探究王朝统治者的治理得失。 《军事密码》论述了战乱时期的决定性核心 战争与战略 。本书以地理看战略,以战争读兴亡,从技术流的角度,探寻古战场背后的王朝更迭和政权兴替之脉络。本次再版,内文新增19张地理示意图,并附赠2015年作者全国实地考察线路图,带读者更加直观地领略古代中国军事的战略奥义。 《哲学密码》梳理了中央王朝维稳的深层次力量 哲学思想 。本书试图以古代中国的哲学文脉为媒介,讲透中央王朝的统治逻辑,并
开元盛世前的八年,朝廷政治一直笼罩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可以称为后武则天时代。在这短短八年,高层政治持续动荡,发生了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次政变,更换了武则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纷繁复杂的政坛乱局背后,是 合同李武 和 清算武周 两条政治路线的缠斗。 本书用通俗流畅的写法,大量细致的史实,复盘四次政变的来龙去脉,展现各方势力在困境中谋求扭转的种种对策,呈现众多人物的立场变化与人性幽微,探寻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以及其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而已;中国文化系统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 中国 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 中国 ,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也因此不断有不同的 他者 界定其自身。 到了今天,经过八次锤炼, 中国 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国。 中国 竟在几个古老文化体系之中,经历了,也可能为彻底的变化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提问:原来的 中国 是否还存在?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十位圣贤、英雄为民请命、马革裹尸、一往无前实施变法等故事。书中解读了屈原为楚国 美政 理想上下求索的一生,解读了大汉绝代双骄卫青、霍去病所立下的不朽战功,解读了岳飞力挽狂澜顽强抗金的耿耿忠心,解读了东汉神医华佗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和让人敬仰的医者仁心,记录了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变法图强,解读了苏武面对匈奴劝降者软硬兼施的忠贞不屈,解读了亚圣孟子的思想精华。他们用一腔热血,书写激荡人心、泽被后世的传奇史诗,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农民运动,也是古今世界甚为罕见的一次农民运动。它的时间之延续,地域之广阔,参与人员之众多,都是少有的。本书以扎实详尽的史料为基础,据史说人谈事,不迎合任何一种思潮,平实客观地叙述了太平天国兴起、挣扎、衰落到灭亡的历史,展现出晚清中国波澜激荡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
本书系统介绍 文革 前夜尤其是60年代前半期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 大跃进 运动后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苏论战、 四清 运动以及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 文革 的发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作者本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的原则,客观地介绍了这些事件。
武则天的宫廷究竟是什么样? 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李白喝的是哪一种酒? 唐朝人是怎么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 唐朝发达的青楼文化究竟有哪些吸引力? 这是一本关于唐朝人生活细节的多方位记录。通过对史料的抽丝剥茧的分析,还原唐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包括大唐饮食、大唐语言、大唐文化、大唐家庭生活等等主题。书中详细描绘了唐代从宫廷贵族到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生活细节,确实是一本实用的"唐朝生活指南"。
本集开篇,是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长文《关于参加编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的回忆》,以亲历者视角追述这段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往事,备见一事之成的不易。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丁教授的《康有为欧游纪行里的两个疑案》,留意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欧洲的海外书写,勾联鳞爪线索,考订、复原其记录中的不确或待考。蒋力先生多年致力于其外公杨联陞著述的整理和研究,特为本集撰写《杨联陞绘事略记》,呼应第十集荣鸿曾先生撰《杨联陞 赵如兰 亲人图 》一文,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位大师级学者 游于艺 的一面,也借以窥见前辈学人之间的情谊。德裔学者马仪思(1914-2008)的遗作《管平湖》,则译自杨联陞友人赵如兰教授多年前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一份手稿,文中追忆四十年代作者在北平跟随古琴大家管平湖习琴的经历
曹操是奸雄还是能臣?为什么在危机四伏之中,他总是能破局而出?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多年深耕曹操研究,以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多学科视野,透视曹操的成长经历,聚焦曹操生平最重要的两场战争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呈现出真实而丰满的 清醒 政治家曹操的形象。附录除曹操大事略表外,还配有作者精心选录和导读的曹操诗文,既对正文语境构成补充,又展现出曹操在政治家、军事家身份以外,作为大文学家的风采。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 读史大工程 ,作者熊逸用 串讲 的方式,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这项大工程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秦纪三,以及汉纪一至汉纪六,以260个问题为抓手,带你领略秦亡汉兴的恢宏历史。 这可能是你最熟悉的一段历史: 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胡亥、赵高、李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韩信、萧何、张良 一桩桩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应接不暇: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争霸、鸿门宴、霸王别姬 一个个亟须追寻的历史真相等待你去探索:陈胜是怎么走向失败的
本书聚焦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即1921 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以时间为线索,以 漫画+文字 的形式,串联起一部极简党史,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极具幽默感和通俗性的表达,提纲挈领地勾勒出这一时期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九章,重点分别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历史是*好的老师。 怎样在当今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从这些角度出发,以纵横东西的视野广度和贯通古今的思维深度,重点关注《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深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以期做到 读史使人明智 。 本书是张国刚教授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俗化,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选取历史节点,摘寻经典故事,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讲述从战国三家分晋至隋唐五代这段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选取了智伯、魏文侯、吴起等人物,以及围魏救赵、商鞅变法等事件;秦汉时期,选取了嬴政、刘邦、霍光、刘秀等人物,以及赵高亡秦、王莽新政、汉末群雄相争等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什么是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何在? 都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找到答案。本书立足中华文明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而生动鲜活的实践,逻辑清晰,晓畅明白,不仅适合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等专业人士,也适合关心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通过犀利、幽默的问答形式,轻松点透四家学说 四家究竟孰足孰非?这世界该交给谁?为什么说救世要先救人,救人要先救心?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为 草根 说话的思想家。道家的主张,就是 不折腾,才有救 ;治国不妨消极无为,做人没心没肺。孔子的道德主张,连自己的学生都治不了,还能治国?刑罚是公开的明控制,权谋是私下的暗控制。真正的反对派,有水平的反对派,常常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任何在人间建设天堂的主张,一旦实施,建设出来的都势必是 人间地狱 。以理杀人,用道德杀人,并不比用刀子杀人温柔。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