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内容
本书是一部研究宋代职官制度和铨选制度的很好学术著作,依次深入阐述了八个问题: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关选任的部门与条例,考课法在宋代的施行,铨选中“资”与“资序”系统的并立,铨选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检举制度,以课绩、资考为依据的磨勘制度,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和宋代铨选中的诸多矛盾。该书1993年抢先发售出版时即广受好评,填补了宋史学界的空白,二十余年来,更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文分野的历史演变、理论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义做了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学说的起源、释义和理论类型,重点考察影响z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体系的形成、定型与衍变,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观思想,进而透过天文分野的视阈对东西方世界观试作比较,体现出一种全球视野。
文明诞生之初,人类活动的领域局限于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另外被海洋覆盖的70%是一片未知世界,被视为“充满变动,令人恐惧的禁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人们无法确定海面下隐藏着什么。然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未停息。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试水太平洋,拉开了向海洋行进的序幕。之后的几百年里,来自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古代中国的冒险者开拓了海上航路。早期,北美洲停靠着维京人的战船;穿梭于地中海的除了基督徒,还有阿拉伯的商人;在印度洋岸,古里古城的石碑记载了1407年郑和船队的到访,并向世界展示出它们与古代中国友好往来的印证:“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1492年,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开端,欧洲迎来了征服海洋的黄金时代。海洋曾经是东西方文明融通的重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在此之后,从伦敦到爱丁堡,路程耗费时间由2个星期缩短到2天,城市之间不再遥遥相望。普通人可以选择去远距离的城市工作,再乘坐火车回到郊区生活,这种跨地区通勤改变了农耕时代以来的社会形态。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网络,19世纪西方国家一跃建立了领先世界的工业文明。铁路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触及了看似完全不可能的高度和遥远的角落,也催生了一批充满胆
本书是西方学界对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经典著作。分序言、靠前章引言,第二章讨论安禄山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第三、四、五章分别为安禄山叛乱的经济、政治、军事背景,第六章为河北的特殊形式,第七章讲述李林甫专政时期的安禄山。并录五篇,及参考目录、行政机构及职官词汇表、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