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名著》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扼要介绍了从《尚书》、《春秋》到《文史通义》的二十多部中国史学名著。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艺术的精神与大义。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川大史学(第二辑)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卷》分为三编,分别是“学科反思和学术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跨学科研究”。一编分别讨论了史学的碎片化、民国政治史研究反思、东西方二分法、贾科诺夫的新社会阶段论、李济考古学的史学特征、儿童史研究以及扬·阿斯曼的“轴心期”理论;二编分别讨论了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西方史学理论、西方的博学好古研究以及英国修道院编年史;三编分别讨论了“域”论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论。
《国史新论》作者钱穆“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 《国史新论》的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中国史学名著》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扼要介绍了从《尚书》、《春秋》到《文史通义》的二十多部中国史学名著。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艺术的精神与大义。
《蓬窗日录(三)》为《蓬窗日录》第三集,共四集,辑卷五至卷六部分。《蓬窗日录》明陈全之撰,八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刻本。此书卷一、卷二为《寰宇》,分省记述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状况、物产、习俗、防卫等情况。卷三、卷四为《世务》,对明朝屯边、藩镇、防卫等军事方面记载颇多。卷五、卷六为《事纪》。卷七、卷八为《诗谈》,抄录历代文人的部分诗稿而成。是一部综合性笔记。陈氏在该书中还提及了明嘉靖时云南的赋役情况,又记云南、贵州、交趾、广西等处,该书不但为我们研究明嘉靖时的云南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对于研究明代历史亦很有价值。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明代云南以及周边非常重要的史料支撑。
杨昊成主编的《中华人文(2018靠前辑)》是一本译介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兼顾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英文图书。本书以兼容并蓄的精神择选稿件,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华人文,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很好成果,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促进中华文化交流。 本辑主推作家是叶弥,共收录了叶弥的三篇短篇小说《明月寺》《雪花禅》和《香炉山》》、一篇访谈和一篇评论。
《江户思想史讲义(子安宣邦作品集)(精)》是日本有名思想史学家子安宣邦的代表作之一。 江户时期是日本近现代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包括中国儒家思想在内的日本思想资源进行了新的阐发,建构了其后日本思想史发展变化的若干重要基础,影响至于当代。 本书通过对中江藤树、山崎暗斋、伊藤仁斋、荻生徂徕、贺茂真渊、本居宣长等江户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的重新解读,重构了江户思想,并以新构建的江户时代观,反观于近代,使读者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日本近现代思想发展的脉络,而本书作者具有创造性的解读,更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日本思想史的方便门径。
在外人眼中,出没于高端会议和重大场合的翻译,无疑是光鲜亮丽的。魔鬼式的同声传译训练、变幻莫测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压力,可见每一位行业资深“翻译官”的诞生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艰辛。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走进女神级“翻译官”庄立川的世界,听她讲述自己十年的精彩译路,分享一个个真实而妙趣横生的翻译故事。“希望此书可以让未来想要从事翻译行业的后辈们明白,译路困难重重,但沿途的景色甚美。”“我也想告诉圈外的朋友们,同声传译并没有你们想得那么神秘。”“我更想告诉广大已为人母的职业女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和取得更大进步的愿望。因为只有成为一个闪亮的母亲,你才会有一个快乐向上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