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乐成《中国通史》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 本书是傅乐成为了配合当时一般大学生的程度,同时也希望对其他程度的者有所助益而编写的一比较适用的历史本。全书重心共有四点:一,政治社会的变迁;二,对外关系;三,各种制度的演进;四,学术思想的渊源和流派。所据资料:一,历朝旧史;二,近代若干学人的研究成果;三,作者的研究心得。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叙述,力求忠实谨慎。关于文字与章节的编排,力求浅近简单。重要的来源,则于书中注明。 本书原无插图,为了方便阅,我们选配了240余幅插图,尤详于战争地图,图注皆为编者所加。另外,为了便于者掌握历史脉络和了解作者本人,编者特地
为什么说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国?古代如何走海路从印度回到长安? 秦岭为什么又被称作 中华龙脊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原来不止一条? 洛阳凭什么成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强盛的王朝一定要控制西域? 刘邦为什么要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为什么古代的名臣名将总是扎堆出现? 《地理中的中国史》以 自然 人文 为主题,结合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边疆内陆等区位,共计36个地理单元专题,地形地貌、局势等近40幅地图,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人文现象;从空间角度解读地理条件制约与变化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与必然。透过这本书,在朝代更迭中寻找共同的人文归属,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第2版)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多、国力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强大、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 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 大分流 。 ★ 《洪
这是一部史实之外,更有 人性 与 趣味 的中国通史。通过对于 人性 的理解,填补史书记载的缝隙,让人物变得鲜活而自然,让 不可理喻 的史事变得可以理解,让读史变得快乐。作者以两百个篇章,细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文化与思想,不止步于历史事实的浅显叙述,对于影响深远的制度等,也有生动而深入的介绍,有趣而不猎奇,努力以温情与敬意,呈现这一延绵五千年而从未断绝的伟大乐章。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作品。 我们能从《中国人史纲》中了解到五次影响了中国国运的转折: 三次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 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写给大家的历史经典读物,它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长期被用作大学教材与青年 自修 读物。数十年里不断重印再版,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坛影响极大。《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全书共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几部分来阐述,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等各个时代,内容涉及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专门知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等各个领域。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作者博学多识,治史严谨,治学规模宏达,视野开阔,特别注重社会状况的阐述。全书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在书中,作者对史事评述、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也多平实中肯发人深思,是一部学习中国历史
《跟着唐博学历史》(全三册)是央视《百家讲坛》80后主讲人、清史泰斗戴逸先生关门弟子唐博写给大众的 中国通史 。本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从浩繁史料中提取一个个精彩历史小切面,循政治、经济、文化三重线索,形成具有纵深感的历史论述格局,梳理数千年中国古代史脉络。作者不仅讲解生动透彻,且提供了鲜有史料,让读者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建构起更新颖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秦汉肇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乃至中华文明的肇始和奠基 政治上,郡县制和分封制拉开了集权和分权的漫长较量;经济上,核心产业的官营与私营利弊并存,政策时紧时松;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形成文化大一统的趋势。 《唐宋转型》:隋朝昙花一现、盛唐国力空前、两宋积贫积弱都聚焦于中华文明的 转型 政治上,分权与集权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记录了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宏大历史,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历代学者如王应麟、胡三省、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等,都对《通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予至高评价。即使在现当代,《通鉴》也有重大影响,一生对历史研究孜孜以求的毛泽东,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反复研究、批注、阅读达17遍之多。 由于《资治通鉴》为文言文,现代人阅读多有不便,1983 1993年,柏杨倾注十年,将《通鉴》全书翻译为白话文,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时,还从现代多元文化背
《汗青堂丛书121 大汉帝国在巴蜀》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 通古今之变 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 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 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汗青堂丛书103 魏晋南北朝》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为你逐字解读《资治通鉴》汉纪七至汉纪十五的内容 你会遇到文景之治,也将见证武皇开边,沿途风景依旧无限 这是一个贤才辈出的时代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 ,汉武帝迫不及待地要建立文治武功,所以才会求贤若渴。而他既有求贤若渴的动机,又有慧眼识人的能力,所以人才如滔滔江水般涌现 司马相如、公孙弘、霍去病、卫青 成就了这一时期的繁荣辉煌。 这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 汉武帝一朝在各个方向开疆拓土,在河西地区设置一个又一个据点,终于打通了河西走廊,连通西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这样囫囵成型。如果把汉帝国想象成一个站立的人,这段疆域的经营相当于他把一直蜷缩的左臂伸展开来,向左上方伸直,与西域牵手。 这是一个儒法结合的时代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实践有法家的底子、儒家
本书属刘东先生主编 台湾国学丛书 之一种。《中国乡村》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探讨了清帝国乡村统治体系的设置、理论和实际运作情况。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勾画乡村地区的行政区分,诸如村落、市集、城镇以及保甲与里甲之行政分配;第二部分叙述乡村控制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意识形态的控制;*后部分讨论乡村与宗族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农民对控制的反应。附录包括有关里甲、社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这100个专题经过作者反复研讨、论证,连同创作前后历时八年,集中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大线索、大波折、大趋势。本书的每一时段都由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撰写,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了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炀帝功过、永乐迁都等,着重写出了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对历史的解读。全书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程,同时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时代郑重回答了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重大关切。 新的体例、新的史料、新的观点、新的评价。 体例新颖。 100个专题贯穿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 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前线,犹如装满的火药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 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
一部阐述20世纪百年中国复兴之路的经典历史著作。 全书共为4卷,达百万余字。这部皇皇巨著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及至2000年的中国。 此次增订版,作者对原书做了修订外,还收录了齐世荣、李文海、罗志田、王奇生、杨奎松、黄道炫、程中原、周溯源八位历史名家对此书的精彩评论,对广大读者充分理解此书的精髓起到引导作用。
本书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新编)中国通史》框架结构基础上,提纲挈领理清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演变的主线,简明扼要讲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文明特质。 本书叙事年代从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时代。采用章节体,叙述历朝历代主要史实,抓住各个社会发展阶段显著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不同侧面展现客观真实的中国历史,阐明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国历史的关键之变、关键节点,突出历史主流、历史成就和历史趋势,讲清新时代是如何从历史中国走来的,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历史意义,充分彰显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多年研读《史记》,颇有心得。在本书中,作者系统整理自己对《史记》的认识,全书不仅仅是讲《史记》,而是通过《史记》的相关内容教授,试图厘清中国历史的脉络,揭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同时也反映作者自己的历史观。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 视死如生 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jiu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文物为线索,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 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
本书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依据《(新编)中国通史》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研究报告对中华文明的阐述,按照文明成长历程,以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为主线,突出 文明地标 ,凸显时代特色、世界意义,宣示中国特色文明定义,揭示中华文明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基因、现代元素和突出成就,展现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历史真相,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品格和世界意义。 本书叙事年代从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时代。采用章节体,立足新时代历史学研究、考古发现最新成果基础,以时间顺序阐述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主线脉络和突出成就 ,彰显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达到的新境界、呈现的新气象,展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和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 深入浅出阐明中华5000多年文明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时代以 天下归晋 为结局,正是 分久必合 ,汉末以来的血腥与混乱似乎就要走向终结。然而,时局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短暂的统一之后,事态再次一发而不可收。 乱世之后还是乱世。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300年间,皇权与军权在争斗,士族与寒门在角逐,草原与中原在交融,整个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300年,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300年,也是思想大转折、大变革的300年。为了迎来统一,中华文明在痛苦中自我磨炼、反思、蜕变。自此以后,中华文明的面貌焕然一新,迎来天下归一的盛世。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用轻松诙谐的笔触,再现中国大分裂、大融合时期的300年!
中国文明从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第一本通过横纵比较中国史与世界史,帮助读者建立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第二本贯穿汉唐宋元明清,还原中国古代官员的真实生态;第三本对古代东亚地区中国主导下的对外关系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最后一本则探究中国国民性格的过去与未来,进而了解古老中国的内核。各自独立,又从四个方面互为补充,完整呈现了中国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 。
悠久的中华文明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不仅创造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还创造了琳琅的物质积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些物质创造的集中呈现,日用行藏的诸多物品之中,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也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这《华夏日常生活史》以开阔的人文视野、翔实的历史资料、优美隽永的文字、生动精美的图片,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清晰地梳理和生动地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人生开门事 无论是柴米油盐姜醋茶,还是吃穿用度、生老病死,都在时光、地域、上下、男女的交错中,日复一日地悠悠过着。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新生代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又通俗的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末的王朝清朝为止,以十二分册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夏》《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沉暮与新生:明》《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