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 弃长安 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 变乱何以爆发 与 盛世何以崩陷 ,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本书专论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九个问题,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 第一章 帝王点评 点评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 第二章 用兵之道 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来讨论。 第三章 忠岂忘心 以事实和统计数字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 第四章 列国时代 反思 五代十国 的称谓。从人口、地域到国家存续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且 辽 理所当然应该算做一个朝代。 第五章 乱世君子 讲述十位高风亮节的君子。 第六章 冯君可道 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 第七章 天命知否 当时算命虽然流行,但对人们的决策并不发生决定性影响即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主流认识是明智的。 第八章 雅乐胡歌 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正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和政治内容,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吕思勉,著名历史学家。其所著《隋唐五代史》写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七年间,前后用力十年之久,于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是书前半部为政治史,用纪事本末体讲述隋唐五代的王朝兴衰;后半部则分专题叙述隋唐五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吕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考订,为读者全景展现了隋唐五代的历史风貌。
唐代卷 郭声波 著 本卷依据《通典》、《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唐会要》、《太平寰宇记》、《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二百余种古代文献、地方志,并充分吸取古代沿革地理和近现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及文物考古资料,通过大量实地考察与精心考证,展示了唐代各级行政(含监理)与统治区划变迁的全过程以及变迁的细节。 本卷分为三个部分。 上编《经制地区(本部)》以唐代正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建置为主要内容。绪言论述了唐代疆域与政区的发展变迁概貌和层级划分,阐述了作者对道、都督府性质等有争议问题的观点。正文十六章分道详述跨高层及准跨高层政区(行台、大总管府、大都督府、道)、准高层政区(总管府、都督府、都护府、方镇)、统县政区(府、州、郡、军、镇守军)、县级政区(县、城、监)等各级政区(含侨置政区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中唐以后,人们就对武则天进行过种种评论。近代以来,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论著和通俗读物不断出现。《武则天大传》是罗元贞先生毕生从事于武则天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新观点重评武则天的首位学者。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仅在文学、书法、著述等方面成就显著,而且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唐朝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位女皇帝,一是因为她经历了长期经营权力的过程,渐次铲除了政治反对派势力,并由此逐步确立了牢固的政治根基;二是在她辅政期间政绩卓著,执政50年间,是唐朝历史上较为兴旺发达的时期,社会安定、人口显著增长、经济较为发展
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五代十国卷 李晓杰 著 本卷依据相关传世与金石考古资料,全面而系统地逐年复原了五代十国时期(907 959)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政权与在此期间南北方所出现过的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北汉等十个地域政权的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同时,兼论其时曾存在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范围的变迁。其中对存在于这一时期诸多纷繁复杂、悬而未决的政区地理相关问题,作了迄今为止*为详尽、完整的揭示与廓清。 全卷除绪论与附录
隋炀帝作为中国历*受争议的帝王,一方面因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国而备受指责;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承认其修长城、凿运河、建东都、巡西域等行为及其所建立的许多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美国学者芮沃寿(Arther Wright),中国学者韩国磐、胡戟、袁刚,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布目潮沨等人都对隋炀帝做过专题研究,目前学界对炀帝的关注也仍在持续,但迄今尚未有一本建立在原始文献和第二手资料基础上,专门探讨炀帝及其统治的严谨的学术专著。本书希望能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采用杂糅式的手法,既研究炀帝本身,又讨论其所生活的时代。全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在介绍杨氏家族和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的发迹过程之后,记述了炀帝从少年到王子、从皇储到皇帝的生活轨迹。第二部分从多个层面讨论了炀帝和他统治下的王朝;其内容包
《国史通鉴》第四部《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共二十七讲,从隋文帝杨坚建隋开始,到大唐王朝全面开启国之盛世,再到唐盛极而衰,五代乱局扑朔迷离,在这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精彩纷呈,发生了不少影响后世的社会变迁。作者择取其间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评述,以史为镜,鉴以得失。本书不仅在史料、学术方面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极富故事性,将史实情节化,娓娓道来。
隋代卷 施和金 著 本卷以传世及出土文献为依据,以隋代大业八年的疆域为范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十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十章
《唐朝的想象力》是《三联生活周刊》以大唐建立1400周年为主题的封面故事结集。唐朝盛世的气质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它的疆域辽阔壮美,它的诗浪漫奔放,它的心态自信雍容,它的精神气质奔放飞扬。在这个世界性的中华帝国里,唐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者,看待本土与异域?一个唐人身处何种世界观念和何种时代精神中?形成他们开放包容心态的源头何在?《唐朝的想象力》一书从城市、唐诗与酒文化、女性、宗教、胡风、美食及与世界的关系等七个方面还原了盛唐气象的风貌,呈现它的盛世风华。
《唐研究》創?k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I域的重要?W?g期刊,主題涉及中古?r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二十八卷,重?c討論中古?r期的文本著作?c書籍文化,涵盖中国古代書籍的?b幀、重要史籍的史源、版本形?B、傳播特徵等問題,收錄專題論文10篇;其他論文12篇,涉及唐代均田制的等級性、唐律法理?c身份制、 戶 的內涵、高宗睿宗?r期的唐代政局的重要問題等,?H具參考?r值;書?u7篇,對近年來出版的重要?W?g著作?M行了?W?g上的介?B?c?u?r;書末附有2002年唐史研究書目。總?w而言,本書是一部具有較強?W?g性、前沿性的史?W研究集刊。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为向达先生的史学代表作,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既有从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对唐代长安进行重新审视的力作,也有作者多次前往西域进行历史考察的收获;既有作者对敦煌学资料所做的文本上的考证和研究,也有作者对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的探讨。本书集中反映了向达先生在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就和贡献。本书初版于1957年,当时向达先生十分看重这本书,称之为自己的 里程碑 。此次再版,根据作者亲属建议,增补了向达先生的 敦煌考古通信(二十九封) 和向达先生 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 一文。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民族之一,活跃于剑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是今中国新疆境内柯尔克孜族与中亚吉尔吉斯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以坚昆之名,初见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与唐朝建立联系。唐文宗开成五年(840),黠戛斯击败统治漠北的回鹘汗国,并迫使回鹘余众西迁,由此对蒙古高原乃至中亚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黠戛斯的历史,既有北方草原民族的一般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政治上,黠戛斯社会结构复杂,北方民族和中原王朝多元官制并行;经济上,黠戛斯为森林草原过渡带混合经济,农、牧、商、手工业均有发展,并且深度参与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军事上,黠戛斯曾与突厥、回鹘、吐蕃等部族政权冲突斗争,于840年击溃漠北回鹘,震动亚洲内陆;文化上,传世叶尼塞碑铭可见黠戛斯使用古突厥文字,历法兼用
明轩公子著的《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介绍:169年的南北朝历史中,享国只有33年的陈朝或许并不起眼,人们对它的印象可能还仅停留在那个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荒唐天子陈叔宝身上。 然而,真实的陈朝绝非一个被胭脂水粉浸染的王朝,它是在刀枪箭雨中搏杀出来的,在很黑暗的时刻,陈朝顽强地保留了汉文化的火种,很终等到隋朝大一统,恢复汉家衣冠。 而作为陈朝始君的陈霸先,更是见证了那段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正是他,将如同病夫一般的南中国从死榻上拉了起来,推翻了压在江南百姓身上的大山,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让江南佳丽地以崭新的姿态傲立南方。 现在,让我们走近陈霸先,也走进陈朝这座尘封许久的金粉帝国吧!
朱温灭唐,结束了大唐近三个世纪的灿烂与辉煌,同时也开启了中华大地半个世纪的分裂与战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在中原地区交替兴起,*终,发动陈桥兵变的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此结束五代,建立大宋。 中原实现了统一,而在中原地区以外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依然上演着大鱼吃小鱼的戏码。然统一已成大势,无论是兢兢业业,还是昏庸失德,都终逃不掉灭国的命运。
本书共37万字,系目前*部全方位立体叙述和研究该时期洛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专著,对于别的书籍根本未能提及的民间习俗、衣食住行、节令假日、社会生活等等,都以翔实资料予以展现。特别是对于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国花备选品种洛阳牡丹的来龙去脉,都作出有理有据的研究。古人向往的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本书稿就隋唐洛阳丧葬情况作出阐释。这些内容都是本书的创新。本书所介绍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对于人们继续研究隋唐洛阳,利用隋唐洛阳历史文化为当今洛阳的发展提供借鉴,可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和线索脉络指示作用。
本书用类似讲 故事 的方法来引入历史,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根据可靠的历史记载,而不是用想象夸张的文学笔法来取悦大众,更不是在 戏说 唐朝历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 唐朝历史大势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全景展示唐王朝从艰难创业,到开创盛世,以至酝酿和爆发危机,*终走向衰败的历史进程。下编 唐朝历史专题 ,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文化昌盛、时尚风俗等五个方面,全面透视了高度发达与繁荣的大唐文明。是读者全面了解唐代历史和社会的优秀读物。 1、本局 一本书读懂 系列图书的持续热销。《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一本书读懂世界史》自2009年5月出版以来,一直稳居各排行榜前列,《中国史》至今已重印8次,累计销售6万余册;《世界史》也重印4次,销售四万余册。 2、故事的手法
《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一书选取高车 拓跋、吐谷浑与粟特三个族群作为个案,结合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充分参考和吸纳中外同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朝外来族群进入中原汉地的活动及其反映的胡汉关系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考索。那些进入汉人世界的外族人,如何调整自己的族属文化以做应对,是摆在他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所作的应对,目的是为了生活本身,族属与文化这类异质性、差异化现象的本质,表现为聚集在一起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书中三条线索梳理出来的族群关系,是在唐朝一统化国家政治体的架构下显现出来并受此制约的,由此亦构成了这一阶段胡汉关系的基本特质。
《唐国史补》三卷,唐人李肇撰,记载了自玄宗开元至穆宗长庆年间的人物轶事和史事短章,也涉及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方面,是存世唐人笔记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本书校勘规范,注释丰富精准而不繁琐,附有《翰林志》和人名索引,便于喜爱唐代历史、人物、文学的读者阅读使用。
藤善真澄先生的《安禄山 皇帝宝座的觊觎者》以通俗流畅的笔调讲述了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当时正是太平盛世,诞生了辉煌绚烂的唐代文化,而安禄山在这一时期忽然出现,很快攀上权力*,觊觎皇帝宝座而举起叛乱大旗,随后却又在历史舞台上迅速消失。《安禄山》一书描述了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外,作为配角的安禄山的故事和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