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大理车站是初遇。 她双眸剪水,冷艳卓然;他居高临下,毒舌挑逗。 彼此吸引,这本应是旅程中一次不错的“艳遇”。 然而,两人的命运线早在多年前便纠缠在一起。 十七年前,两个女孩身陷绝境,他选择舍弃她,多年来,却从未放弃寻找。 相逢后,两不相识。 却不知,早已陷入一场追逐游戏。
《马勇说民国》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入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入包括《武昌起义的远因和近因》《20世纪20年代“联省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入包括《宋教仁的心路历程》《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入包括《为什么是新军》《南北和谈考察》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入包括《谁是辛亥革命的受害者》《商绅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海报: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